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供电能手“赵琢磨”(劳动者之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3: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供电能手“赵琢磨”(劳动者之歌)
赵大坪在展示他的“导线接续辅助装置”。

  本报记者赖仁琼摄人物小传

  经历:1968年生。1985年从张家口铁路职高毕业后到原丰台供电段工作,2003年被聘为工人技师,现为北京铁路局北京供电段接触网工。

  荣誉:2005年获首届全国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专业个人全能第一名和“火车头奖章”,被铁道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6年获“中华技能大奖”。

  工作爱问“为什么”

  1985年,不满18岁的赵大坪开始了他的接触网工生涯。

  一开始,他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师傅们的操作犹如表演:直径4毫米的铁线在老师傅手里软如面条,两三分钟吊弦就做成了。可赵大坪没做几下,手就磨出了血泡。于是,他决心练就一身像师傅那样的硬功夫。

  接触网带25000伏高压,又是高空作业,接触网工稍有不慎便会酿成事故并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全面掌握知识和技术,赵大坪养成了喜欢刨根问底的“毛病”,脑子里总有一个“为什么”,上班就缠着师傅问,业余时间便捧着书本看。日积月累,赵大坪逐渐成了车间班组里的技术骨干。他也因为爱想问题,被工友们称为“赵琢磨”。工友经常开玩笑说:“少想点吧!头发都掉没了!”他则笑着回答:“控制不住呀。”

  连创佳绩靠创新

  1993年,赵大坪第一次参加北京铁路分局接触网专业技术比武,取得第二名。他不满足,铆足劲要争第一。第二年,他便在分局技术比武中夺冠。参加比赛多了,赵大坪渐渐明白,要想保持第一,就得不断创新。

  传统的腕臂更换安装工艺是垂直吊装,作业时间长、难度大,安全系数低。赵大坪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想出了一个水平吊装的新法子,在1996年北京铁路局接触网技术比武中,凭借这一改进的工艺流程,赵大坪和工友获得了第一名。

  为了解决铜线断线后续接变形的难题,赵大坪又琢磨上了。一天,他在料库里看到扭铁板挺合适,便立刻又锯又焊开始制作。经过几次改进,果然好用,在首届全国铁道职业技能竞赛中,依靠这个“秘密武器”,赵大坪一举夺得接触网个人全能第一名。如今,他设计制作的“导线接续辅助装置”已在全局推广使用。

  因材施教传“绝活”

  1999年,北京供电段抽调赵大坪到职工培训中心工作。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学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绝招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经赵大坪培训的职工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一些业务尖子被选送参加不同级别的技能竞赛,多人先后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去年10月,赵大坪参加了京沪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赵大坪说:“全国铁路大提速和高速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对一线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与工友们一道,积极迎接新的挑战!”

  劳动者感言

  劳动技能创造精彩人生。技能是一生的财富。

  

供电能手“赵琢磨”(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赖仁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