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海西引领八闽迈进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3:41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薛辉 关永辉 游庆辉

  本报讯 昨日,卢展工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频频出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谐等振奋人心的关键词。报告中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这又将对八闽大地今后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本报昨日特别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导郭铁民,省委政研室经济一处处长叶穗山进行解读。

  关键词:海西

  “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视察我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建设海西实现小康重要举措

  报告摘录:回顾五年工作,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提出并实施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视察我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今后五年,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综合实力增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全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为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目标迈进。

  专家解读:叶穗山认为,我省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西战略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上升为国家决策和战略;海西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区域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中所提到的突出福建在海西中的主体地位的举措,内容翔实,包括产业集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这样就可突出海西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推动中国东部的发展,进而服务中西部的发展。

  “福建过去五年的成绩最突出表现在:我省科学提出海西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海西建设,海西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形成中央支持、中央部委呼应、海外支持、周边互动的态势。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省将海西建设作为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实现现代化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服务。”叶穗山说。

  关键词:发展

  “增强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对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促进连片发展。”

  激发自己活力 散发海西魅力

  报告摘录: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互动融合。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发挥漳州、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充分挖掘沿海港口优势、外向带动优势、对台合作优势,突出特色、积聚实力,促进全省沿海的全面繁荣;发挥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借助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对内联接优势,依托出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山海互动,东西贯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推进跨行政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对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促进连片发展。

  专家解读:叶穗山认为,我省沿海和内陆存在差别,但却各自有比较优势和不同特点,正因为如此,各地都可以根据各自特色加快发展。同时,沿海可以运用固有的优势,带动内陆发展,优势产业可以激发一般产业的发展。

  郭铁民认为,报告明确了“我省围绕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态势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形成区域整体发展的市场机制、协作机制、互动机制、扶持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要素配置,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福建正以越来越主动的姿态来主动对接,要想对接,最先要做什么?要集聚实力,要内联!

  福建独特的位置,决定了要主动积极地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但要想更好地对接,必须要努力实现内联,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九地市位置不同,特点不同,明确了各自的定位和角色,更容易发展壮大起来。我们要在互动的经贸等合作中,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活力,散发海西区的魅力,才能真的实现全面繁荣,从而成功地对接两个经济发达的经济区,成为沿海不可忽视的一个经济区。

  关键词:和谐

  “坚持为民惠民,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我省小康进程 已入全国前列

  报告摘录:突出和谐文明,促进全面发展。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重视学龄前教育,巩固提高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坚持为民惠民,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快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劳动派遣,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按照“低缴费、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把非公有制企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建立健全适应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和生活保障的有效办法,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完善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建立防止建设单位和企业新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专家解读:叶穗山认为,我省将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化,使得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持续提升,并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今年我省财政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这个成绩相当不易,而其中新增财政相当部分用于支农、扶农、惠农方面,如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在农村方面,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紧扣统筹城乡发展、社会和谐这根主弦。

  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财政收入达到765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去年的总数。近几年,我省一直把财政增量部分用于为老百姓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从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至今几年间,我省就已办了几件在全国领风气之先的惠民实事。2004年,我省投入3.56亿元,75.5万人领到了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实现了应保尽保,到目前全省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超过10亿元。除低保外,我省在去年末出台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的专项医疗补助办法,在全国也是率先。今年,在全国地方立法中,首次重新修订《失业保险条例》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失业保险待遇,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果全民共享的特征。

  关键词:创新

  着力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推动自主创新,继续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人才资源 创新第一要素

  报告摘录:着力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推动自主创新,继续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把提升民营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吸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为民营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专家解读:郭铁民认为,此次,报告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创新”。福建要建设成创新型的省份,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如今,创新、创造都离不开人才,从某种意义上,建设创新型的省份,实质上就是培养开发创新人才队伍,并通过人才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如今,对人才不仅仅是要停留在“培养”的层次,而是要“争夺”人才,“吸引”人才。政府要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让创新人才活跃在平等发展的空间和自由的学术气氛之中。

  在自主创业方面,要选择适合本省的特色产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产业支柱。此次报告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提高到战略思想的高度十分可贵。只有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才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成就

  本次党代会的报告,对我省五年来(2001-2006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一系列数据表明,这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百姓取得实惠的五年。

  今年财政总收入将首超1000亿

  全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预计从2001年到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从4073亿元增加到7360亿元,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从11892元增加到20700元,年均增长10.6%。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持续增加,预计今年财政总收入将首次超过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428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34亿元增加到3100亿元,年均增长22.3%。

  高速公路

  增加865公里

  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速公路从364公里增加到1229公里,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铁路出省从两条增加到四条,温福、福厦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厦深、向莆、龙厦铁路筹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港口吞吐量从8278万吨增加到23000万吨,年均增长22.7%,集装箱吞吐量从197万标箱增加到570万标箱,年均增长23.7%;机场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实际利用外资

  增加31亿美元

  我省对外开放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层次和水平继续提高。东南亚传统市场进一步巩固,欧美日等主要市场和新兴市场加快拓展,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26.3亿美元增加到617亿美元,年均增长22.2%;其中出口从139亿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年均增长23.8%。实际利用外资从39亿美元预计增加到70亿美元,5年累计278亿美元。

  两门两马客流

  增加62.5万人次

  对台贸易更加活跃,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相继设立。

  两地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航线成为两岸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客流量从2001年的2.5万人次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65万人次,新辟泉州与金门航线,厦门成为两岸客运包机新航点。福建居民赴金马旅游顺利实施,签订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合作协议。

  新增普通高校39所

  高教实现新跨越

  5年新增普通高校39所,全省高校招生数从5.95万人增加到15.2万人,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全省40%的县(市、区),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和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增长5367元

  5年来,我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313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13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81元预计增加到4830元,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城镇新增

  就业420万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预计5年城镇新增就业420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4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0万人。

  失业、医疗、养老、生育等保险稳定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集中财力为民办实事,在全国率先推行全省范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选免征部分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选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建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制度。

  生态省建设规划顺利实施,资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森林覆盖率保持本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

  居民治安满意率

  超过了90%

  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平安福建”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全省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连续5年都在90%以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