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村“生气” 皆大欢喜——历城区实现农村新能源利用开发大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4:38 舜网-济南日报

  路广忠不时用木锨将玉米秸秆添入炉子里,顷刻间这些秸秆就变成了秸秆气,通过管道输入农户家中。农民打开厨房里的炉灶电动开关,蓝色的火苗冒了出来。

  这里是历城区王舍人镇沙三村秸秆气化站,路广忠的工作就是往炉子里填秸秆,使之经过特殊工艺在炉子里“生气”,变成的秸秆气供农户使用。该气化站供应480余户、1500多人的炊事用气,每年产秸秆气100多万立方米,可消耗1000多亩地的秸秆,使沙三村村民
全部用上管道秸秆气,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该村消除了焚烧秸秆现象,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富裕、文明、清洁、卫生的新气象。村民王新庚说,每立方米秸秆气收费0.2元,三口之家做饭每月不超过20元,与蜂窝煤相比既经济又方便。

  在历城区的北部平原,尤其是济南国际机场周边和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区域,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秸秆气化站、秸秆燃气和秸秆发电项目,充分利用秸秆废弃物,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秸秆“生气”,可谓皆大欢喜。

  近年来,历城区牢牢抓住国家对生态能源建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秸秆气化建设项目,并按照区域布局规划进行合理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用秸秆“生气”造福了北部平原的农民。在南部山区,牛羊粪便也一样“生气”,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历城区采取“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办法,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村建设为着力点,结合包村和扶贫工作,大力推广“猪-沼-果”模式,对农户实施“一池三改”建设,即建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带动农民开发沼气新能源。仲宫镇艾家村即是一个成功的典范。2005年艾家村先后在全村96户中的80户进行了“一池三改”,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档次,被评为“全国文明生态旅游示范村”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历城区农业局向农业部申报了“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县”和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艾家村)”。该区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为依托,在全区7个镇、38个村、2730户实施“一池三改”,现已建成1900余个沼气池,1300余户用上了沼气。今年区农业局累计购进沼气炉具(含灯具)1800余套,其中1400套已安装完毕。区农业局还与卫生局爱卫会配合,为项目镇、村免费提供1400套脚踏式冲便器,也大都安装完毕。目前全区沼气池建设任务完成70%以上,

  沼气池合格率、安全性达到100%,项目使用率达到100%。

  不管是秸秆还是垃圾粪便“生气”,都拓宽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促进了生态建设。

  历城区根据省市下达的建设计划,把沼气建设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延伸,进一步拓展工作空间和服务领域。在北部平原地区,以王舍人镇冷水沟奶牛养殖基地等规模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实施畜牧养殖场沼气治污工程,建成了50至100立方米的中小型沼气池30多个。在南部山区,以锦阳川门牙景区为重点,实施了“农家乐”饭店沼气治污工程,每户投资8000元,进行“一池二改二化”,即建一个2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施“改厕、改厨”和“人行道硬化、饭店环境美化”,同时对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通过建设“三级沉淀池”来处理生活废水;去年已经完成了28家,今年准备再完成30家。

  历城区把生态能源建设与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有力地提升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据初步测算,建一个沼气池每年可使1个农户增收节支1600余元;建1处气化站可解决400余户村民全年炊事问题,一年能使1户村民节省开支500余元。生产沼气、秸秆燃气的原料都是生产中的废料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使废弃物得到了合理利用,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有效降低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全区新农村建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