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个人集资建房能否成功——“温州模式”获得建房土地后的再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温州模式”又红了。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被称为“乌托邦”的个人集资建房,首先在温州迈出了理想成为现实的关键一步: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联盟”拿到了土地。但我们不得不对这“模式”进行冷思考:个人集资建房究竟能走多远?

  温州成功拿地属个案

  温州民间资金集聚速度之快毋庸置疑,资本流通的高诚信度,更是显示了温州民间信用发育之良好。从北京的于凌罡率先在全国提出“个人集资建房”的构想开始,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集资建房热陆续兴起,但他们一直都未能拿到土地。温州的成功,发起人温州市市场营销协会会长赵智强认为主要得益于当地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及目前不明朗的房地产走势。但温州的成功仅仅是一个个案,其他地方不具备推广这一“温州模式”的条件。

  须防建房变成“炒房”

  温州个人集资建房一旦成功,利润的存在是明显的。据测算,建成后将能达到个人合作建房价格低于市场价30%的目标。赵智强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消息一公布报名的人一度挤破了市场营销协会的门槛,报名者看中的就是这30%的优惠。

  温州市房管局认为,目前尚不能肯定所有的会员都是为了自住需求,而等以后房产建成拿到房产证之后,合理抛售是允许的。房子再出售,其价格显然不会再是成本价,而一参照周边房价,“倒手”赚取利润的变相“炒房”行为就成为了现实。看来,应当对加入联盟的成员有明确的“本人居住”责任约定。

  成功前途并不明朗

  地是拿到了,但是要盖起房子住进人,路还长着。个人集资建房能否成功,前途还并不明朗。

  集资房离正式开工建设还有一段时间,有人指出期间在工程招标、工程建设、房屋分配等方面如何协调矛盾,以及建成后的管理和使用问题,都将是建房联盟所需要面对的考验。

  同样抱怀疑看法的,还有温州市房管局市场处的王庆基,他例举集资建房的成本不仅体现在住房的工程建设成本,在项目的整个运营过程中,还有其他隐性成本,包括建筑设计的精确性和工程质量的可靠性等引发的风险成本等。

  本报驻浙记者万润龙本报通讯员杨振华

  (本报杭州11月22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