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术和故事不能兼顾 《百家讲坛》被主讲人炮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8:58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百家讲坛》是一个作秀的电视节目,我以后不会再去讲座!”《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赵林,日前在其新书签售会上炮轰《百家讲坛》,并称其为“故事会”。昨日,《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唇相讥:“到底谁在作秀,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万卫认为,《百家讲坛》成功的关键,恰恰在于它会“讲故事”。

  当事人说>>>>>

  学术和故事不能兼顾

  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的赵林,曾参与《百家讲坛》四期节目制作。当时他选择了中西文化比较这样一个严肃的不怎么“讨好”的选题。讲座的头三讲是在武汉大学录制的。《百家讲坛》改版后,他感觉“《百家讲坛》已变成了故事会”。“我刚参加《百家讲坛》录制时,主讲专家可以自由选择题目,但改版后却变成了命题作文,而且非常强调故事性,节目组要求主讲人在讲座中加入大量故事。但我认为,学术和故事有时不能兼顾,因此,原来签订了四个讲座合同,只完成了两个后我就离开了。”他尖锐地指出:《百家讲坛》现在是作秀的讲座,我更习惯于回到校园面对学生讲座!

  据悉,赵林的新作——《百家讲坛》的讲稿《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首印只有1.5万册,此后虽一连加印两次,目前3万册已预订一空,但距易中天《品三国》的55万册还是有很大差距,而月底将面世的“美女主讲”于丹《百家讲坛》讲稿,首印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万册。赵林称,他会坚持走学术的道路,而且“以后再出书,不会再打着《百家讲坛》的旗号了”。

  制作方说>>>>>

  故事性是法宝之一

  “谁在作秀?你们自己肯定已经有个评判。”《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赵林的评论嗤之以鼻。对于将《百家讲坛》归为“故事会”,万卫并没有直接否认。他说,《百家讲坛》火起来,就是靠强调观点加细节的讲述方式。节目组有意识地培养专家“讲故事”的能力。“《百家讲坛》永远以受众需要为先。无论精品文化栏目本身的内容有多么优秀,脱离市场和受众而独立存在,都是没有出路的。”他举例说,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是在学校主讲《聊斋》多年的知名学者,来到《百家讲坛》后,他们对其既有语言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在“惊世骇俗说细侯”这档节目中,马教授原来采取先讲故事后分析,他们却要求她在故事中糅入分析,夹叙夹议,不断穿插人物命运的悬念牌,直到演讲的最关键时刻才翻出底牌,那期节目大获成功。

  ■参与者说>>>>>

  阎崇年:“故事会”不等于降低学术价值

  据介绍,央视《百家讲坛》的观众群中,年龄最小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最大的则是90多岁的老人。他们遍布全国各地,职业也不尽相同——有出租车司机、工人、外企白领,也有科学院院士。面对这么宽泛的观众群,如何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是易中天、纪连海、阎崇年等学者和专家必须面对的。

  “一个学者有多种责任:第一种责任是学术责任,主要是与同行交流,推动学术交流;但学者还应有别的责任,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大众普及。这也是一个学者应担负的责任。”阎崇年强调,把比较艰涩难懂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到民众中间,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讲故事,“故事会”不等于降低学术价值。

  纪连海:我的方式在相声和评书之间

  纪连海是《百家讲坛》惟一的中学教师主讲人。他直率地评价自己在《百家讲坛》上的表现:“我做讲座时带纯京味,表达方式介于相声和评书之间,观众在意我所表达的观点,这是别人无法传达的。”他认为,讲史在形式上必须改革。听说书,在茶馆比看电视有意思;学历史,看电视比读书好玩。在电视上讲历史,就是借鉴现代化媒体,反映千百年不变的东西。

  他认为,观众听他讲历史,能在轻松消遣之外有所回味和收获就足够了。如果在你面前摆一套《二十四史》,你拿哪一本?“我想可能是《史记》,因为它写得好看,这就是它流传至今的原因,就像大部分读者想了解三国历史,会去看《三国演义》,而不是去啃《三国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