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沈北新区热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10:10 沈阳网-沈阳晚报

  

聚焦沈北新区热土
沈北新区植树忙李浩摄本报记者走马新区看开发 平均三天引进俩项目

  初冬的沈北大地,人们沉浸在新区成立的喜悦当中。11月22日,记者驱车沈北新区,随处可见冬季植树、修路筑桥、平地建房等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

  道路骨架宽敞通畅

  从黄河北大街继续北行,过三环,道义南大街的蓝色簇新的路牌提示人们,这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行政区域———沈北新区。

  道路两旁,庆祝“沈北新区成立”的红色路灯广告,将这条新修的双向8车道城市干道,衬托得格外笔直宽阔。“这条道又叫101国道,以前也就现在一半宽。新修以后路况好多了,还有环卫工人全天保洁。”道义街里,修摩托车的李师傅告诉记者。

  过沈阳师范大学不远,道义南大街与尚在修建中的沈北路接驳。记者看到,这条双向6车道的东西向大马路两侧,上百名爱地园林公司的绿化工人,正忙着冬季植树。沿途10公里,几万株双趟行道树栽得密密实实。

  过虎石台1公里,一路笔直顺畅的沈北路在中长铁路线前中止。上百米已经打好路基的土路显示,这条路还将继续往前延伸。

  一位筑路工人告诉记者,沈北路将下穿中长铁路,建地道桥,然后继续一路向东,直抵辉山地区,道路总长度逾30公里,成为贯穿蒲河新城的交通大动脉。

  由沈北路北侧斜出的一条10米宽的小道继续向东,路渐渐宽敞起来,行不多远,双向8车道的虎石台南大街刚刚竣工,黑色的沥青路面异常平坦。

  显然,沈北新区正在规划建设一副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骨架,为未来发展物流产业以及打造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奠定基础。

  平均三天引进俩项目

  据沈北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沈北新区合署办公半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35.7%;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1%;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

  为引进项目,沈北新区组建了40个专业招商局和11个招商办。投资40亿元的北城摩尔、投资25亿元的北飞工业园等一批产业大项目迅速签约落地。

  截至目前,新区共新签约项目235个,计划总投资652亿元,新区平均每三天,就引进两个项目,平均每四天,就有一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

  沈北新区提前4个月,便完成了全年利用外资任务,今年平均每月调进外资达110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辉山农高区,连续8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列全市第一。

  从农民到保洁员

  王丽萍: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40万沈北人的命运和生活,随着沈北新区的成立,将发生巨大变化。

  11月22日下午,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道义新校区,保洁员王丽萍正忙着清理院里的落叶。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格外关注报纸、电视上关于沈北新区的新闻,尤其是关于农民变市民以后的相关政策。

  家住沈北新区道义镇道义山村的王丽萍,过去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家三口承包20多亩地,累是累点,但是到年底收成不错。前几年,随着村里人口增多,土地重新承包,王丽萍家只包到12亩地。于是,她应聘到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当了一名保洁员。

  沈北新区成立,农村即将变城市,这样的城乡巨大变革,让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王丽萍喜忧参半。她说,她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土地被征用后,全家人的生计、就业问题咋办。

  不过,随着沈北新区成立后,迅速出台有关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的相关政策,王丽萍安心了。她说,人到中年,突然要改变过去的日子,变换一种生活方式,肯定会有很多不适应。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可以从小转换身份,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这是对他们未来道路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王丽萍说,她家房子拆迁后,大概能得到12万元补偿,她打算趁着道义大学城一带的房价比沈阳市区还便宜得多,赶紧贷款买个房子。“以前,光看城里人过这种分期付款的日子,没想到咱也得这样。想想还真有压力。”王丽萍坦言,当了大半辈子农民,自己的思想还有点“想不开”。

  以前,王丽萍一直担心自己没啥技能,即使“变成”市民,也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两天,从报纸上看到政府将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就业,这才慢慢放下心来。她说,既然身份变了,就得赶紧学会适应,想办法换另一种生活赚钱养家过日子。“我算了一下,还房子贷款、供孩子上学、平常过日子,这些开销加起来,我和丈夫每月能赚上两千块钱也差不多够了。”对于将来的生活,她挺乐观。

  王丽萍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我相信,将来随着沈北新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一定也会越来越好。”王丽萍憧憬着。

  本版稿件由记者郭宏颖实习生姚丹采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