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周追踪)给小区“停车难”开药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0:5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总不能不开车吧!”本报近日连续报道的“小区停车难”问题引起各方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业主拥有的车辆还将不断增加,未来小区如何规划,老小区有限的空间如何利用,既成事实的“停车难”又该如何解决?记者综合读者、业主、专家等人的建议,试图给“小区停车难”指个道。

  合理利用公共设施

  有些已经建成的小区内,“停车难”已是既成事实,如何才能让车停得方便,而且不影响其他车主的合法利益呢?省城建材小区的方先生结合他们小区的特点认为,可考虑将小区内事业单位的空地开辟为临时停车场,使周围居住的人可在晚间、节假日停车。

  而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所所长吴爱国也认为,应该改善公共设施的利用,从而缓解“停车难”压力。“可以在道路宽度设置上做文章,比如设计一些宅前路,这些路的宽度要小于正常路面宽度,使得车不能停在门口。也可在空出的路面上铺上草坪砖,就可以变成好多个临时的停车位了。不会破坏草坪绿化又能停车。”

  “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并且借鉴一下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合肥的小区停车困难局面才能得到较大的改观。”吴所长说道。

  建设多层停车空间

  “在国外和我国比较发达的上海、深圳等都市里,小区的停车场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可以考虑再开发地下停车场,或者开辟楼上停车场。”合肥市房产局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他说,在小区的规划中,一定要对停车区域做出严格的规划,因为地面上的扩容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可以考虑往地下延伸,建立地下停车场。场地不宽裕的地方,可以考虑建立多层的停车空间,形成立体格局的停车场。另外,一切小区的配套措施,比如菜场、活动中心等,本身都是低层的建筑,可以把停车位设在这些建筑的房顶上。

  网名“飘摇”的一位业主给记者发来邮件说道:“省城的国际购物广场就有楼顶停车场,每次开车、停车都很方便,小区里可否借鉴?”

  停车收费应多元化

  “停车收费价格应该放开,采取阶梯式收费标准,按不同位置、功能等以‘位’论价,以‘功能’定价。尽可能地解决‘有车有位’的问题。”在省城规划部门任职的王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说道。

  王先生说,小区内的停车场,尤其是闲置的地下车库,与其高价闲置,不如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收费标准,以促使更多车主选择地下车库,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长春都市花园物业处的陈姓负责人也建议道:“细化经营小区内的停车场,不失为一个办法。有的租,有的卖,尽量让所有的停车位都能被利用。”同时她认为,小区内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停车场不挪作他用;加强停车管理,禁止大型车辆、外来车辆停入小区。

  新建小区合理规划

  “目前有些开发商为了利益,减少对停车场的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在规划小区建设时,鼓励开发商在开发项目中加大停车场建设的力度;同时吸引投资者投资车位,明确投资停车场建设比较划算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合肥市建设局一位黄姓工作人员介绍。

  他认为,一些新建小区在住宅楼底层建了车库,与楼房一起出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车位紧张状况。但车库毕竟是少数,而且车在增加,车库数量却不增加,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新建小区的“停车难”问题迟早要出现。因此,应在开发之前就鼓励投资者建专用停车场并推行收费管理。“当开发商有利益可寻时,就会加大投资小区的停车场。”

  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所吴所长也告诉记者,一种新式的小区绿化停车办法也正在积极的试用当中,那就是“树阵式”的停车办法。小区建成之初,在种植树木的时候,把树木之间的间距就设置成一个个距离适当的停车位,一般的小区都是小型车,完全可以把车安排在树下的合理范围内。

  限制公车“侵”小区

  “我认为合肥小区应该实行‘公车让私车’制度。”记者在邮箱中收到一位“合肥热心人”这样的建议。该“热心人”认为:近年来,由于私家车数量大增,停车问题已成为目前各地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许多住宅小区更是车满为患。一些人呼吁小区设计建造时预留更多停车场地,或者建议建造立体停车场……这些建议虽然可行,但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做法是公车让私车,即规定所有住宅小区内一律不准公车夜晚停泊。

  他还举例说在无锡就有许多小区通过控制公车进小区来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公车夜晚停泊住宅小区,从情理上讲既侵害了广大业主的利益,又浪费了公家的资源(不少机关单位的停车场、库晚上空空如也),不该再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