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筑起服务“三农”的快速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5:30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深秋,正是胶东大地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映照着农民丰收的笑脸。在即墨市金口冬枣协会办公室里,协会会长、金口镇迟家店村党支部书记迟崇德,满怀喜悦地向记者介绍着今年冬枣的收成和将要面对的市场行情。他指着办公桌上的微机自信地告诉记者:“咱们驻地农民发展冬枣产业,靠的全是这张‘网’,有了网上传来的技术和信息,就不愁冬枣没有好收成,更不怕产品没有好的市场销路。”记者了解到,迟书记连口夸赞的那张 “网”,就是地方政府依托莱阳农学院建立的“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

  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既是青岛市地方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具体举措,又是展示莱阳农学院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为驻地区域经济和“三农”服务的一个窗口。莱阳农学院校长李宝笃博士告诉记者:“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之所以建立在莱阳农学院,完全是因为我们具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雄厚科研实力和人才实力,具有自觉为“三农”发展做贡献的悠久历史传统和强烈愿望。

  正如李校长说的那样,莱阳农学院始终把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始终坚持把围绕社会需要教学育人和开展科研活动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建校50多年来,他们紧追科技前沿、与时俱进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开展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在科技发展、微机互联网传播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莱农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他们联想到,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群众到学校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的请求接连不断,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应广大观众的要求,也纷纷向高校伸出了求援之手,使专家们应接不暇。如果能建立一个专门为“三农”服务的综合性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就会弥补其他服务渠道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面,充分盘活学校的人才和科技资源。

  学校的这一想法得到了青岛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市政府于2005年,将这一项目作为扶持“三农”的重点内容进行科技立项开发,并给予莱阳农学院研究开发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在青岛市发改委、科技局和农委等部门的帮助下,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专家经过一年多的合力攻关,2006年1月“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在莱阳农学院正式建成启用。这个平台是一个集农业科技传播与服务的综合性网站,设有政策法规、农技推广、农业市场、专家咨询、农业科技“110”等10多个栏目。学校在几十年教学科研中录制的3300多部涵盖大农业内容的技术片、80多门农业科学电子教材、400多小时的国内外著名农业专家的技术讲座等影像资料,全部成为使用者可随时网上查阅的信息资料。

  网站建成开通后,学校又在青岛高级专家协会指导下,组织驻青的100多名各类农业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科技传播与服务平台的网上服务团,专家名单资料和联系方式全部在网上公布。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与青岛市辖属的各级政府组织建立的农业科技“110”对接互动,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可与专家直接进行网上沟通,快速准确地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据网站负责人、莱阳农学院传播学院院长赵晓春介绍,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开通一年来,已广泛得到各级农技人员和农民朋友的欢迎,目前日平均点击率在200人次以上,高峰期达到日点击上千次。

  本报记者 钱 卓 通讯员 陈太安 孙贵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