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涉众型经济犯罪极具欺骗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5:58 都市快报

  传销、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等经济犯罪随着经济发展出现高发态势。23日上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特点进行通报,并发出预警提示。

  高发态势

  涉案金额巨大范围扩大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案金额巨大,辽宁营口东华经贸(集团)公司以发展养殖蚂蚁为名,非法面向公众集资,至案发时,共非法集资近30亿元。高峰介绍说,今年1月至10月,涉众型经济犯罪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1210起,涉案金额175.1亿元,占同期全部经济犯罪涉案金额的22.2%。

  根据公安部门掌握,目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涉及范围在不断扩大。从行业看,涉及农业、养殖业、房地产、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人员看,涉及下岗职工、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和学历较高的城市“白领”;从地域看,从东北、华东、华北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公安部通报说,山东公安机关侦破的“蝶贝蕾”传销案,共涉及全国16个省、市的50余万名群众。

  两个特点

  虚假许诺和编织光环

  钓鱼要下饵,涉众型经济犯罪分子同样要在骗局开始前设置诱饵,这个诱饵就是虚假许诺和编织光环。

  公安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现在很多涉众型经济犯罪都有两个特点,即虚假许诺和编织光环。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高峰分析说,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有些回报率甚至高达120%。湖南株洲发生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犯罪嫌疑人黄某等利用设立的8家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以对存款者除支付正常利息外再当场给付5%至12%的现金回报等方式,非法吸存1.5亿元。在吉林纳士塔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该公司以开发新型建材为名,以120%的年回报率,吸收资金1.25亿余元。

  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实际经营活动掩盖其非法行为,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办理公证、投保等方法,编织光环,骗取群众的信任。高峰指出,在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同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打着帮农民致富的幌子,利用新闻媒体大肆宣传“吃我一掌、美味健康”“种上半亩仙人掌、此地有金三百两”,还邀请知名电视主持人进行形象推介。

  预警提示

  警惕六类犯罪现象

  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涉及较多人群的切身利益,公安部23日特别提醒公众,要警惕六类犯罪现象,以免上当受骗。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高峰表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一般采用诱惑性极强的虚假宣传攻势。由于缺乏对企业业务经营状况和资信进行印证和了解渠道,加之群众投资行为往往缺乏理性,幻想“一夜暴富”,抱着侥幸心理冒险参与,导致上当受骗。

  高峰说,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群众投资需求,编制各种名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群众资金。不断翻新的6类手法包括:

  ——以养殖、种植、合作造林等为名目的“联营入股返利”、租养、代养、托管、代管。

  ——以投资展位、铺位、公寓式酒店经营权等为名目的“购后返租”。

  ——以促销为名的“消费返利”,以教育储备金办学、造林投资“绿色银行”等为名目的集资。

  ——以专卖、代理为名进行的传销,以及利用互联网为中介进行的“网络传销”。贵州红跃药业集团公司2005年10月以来,通过互联网在山东、河南等6地传销其药品,销售金额1.26亿元,涉及传销人数达10万余人;珠海中都阿星贸易有限公司以电子商务为幌子,在互联网上发布广告,进行传销,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涉及23省的4436名会员。

  ——以即将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届时可获得成倍投资收益为名的非法公开销售“原始股”。

  ——以互联网为炒汇平台,大肆实施的非法外汇买卖活动等等。

  天下没有免费午餐

  百姓理性

  就可不上经济犯罪的当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让普通的社会公众掌握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的知识是不现实的,但普通百姓可以做理性的判断,那就是,当有钱赚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自己赚,而留给别人?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是社会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个人,他们这样的行为可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反之他们怎么能白白地把发财的机会送给别人,而自己放弃,这里面往往有问题。当有人向你兜售所谓的原始股和描绘这家未上市公司前景的时候,你不妨捂紧口袋。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白吃的午餐,也许你能吃一顿,试过一次,但你再不要想吃第二顿。据新华社

  ■新闻背景

  何为

  涉众型经济犯罪

  公安部说,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受害人,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活动。另外,在证券犯罪、合同诈骗犯罪、假币犯罪、农村经济犯罪活动中,也有类似涉众因素存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