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构筑科技创新高楼大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9:00 解放日报

  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形式多样。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褚君浩院士指出,如今讲到“产学研”,似乎就一定要开公司、办实体。事实上,市科协下属170多个学会,成员覆盖和跨越了某一学科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建立一系列交流机制,就能为产学研提供服务平台和桥梁纽带。

  人才梯队支撑体系架构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多层次架构,每层架构中不可或缺的是人才支撑。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孙正心概括得好,“人才”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高深或狭隘。上海有一批老科学家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海归派、民营企业中,有着更年轻的创新“新军”;在广大企业、社区中还活跃着科技爱好者,其中有普通技术工人,更有青少年,他们都需要科协的服务。

  对于这支创新人才的梯队,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呼吁把更多关注给年龄最小的潜在人才:“我2009年退休,但‘十一五’看今后五年、‘中长期’看今后十五年,上海发展关键期的创新不是靠我们,是靠下一代。”从事科普工作近30年的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卞毓麟强调,科技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单就媒体中科普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来说,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培养计算机和英语技能容易,培育青少年科学意识难。他说,一个易中天使原本看似艰涩的史学顿时变得“亲民”,什么时候科普界也出一个“易中天”?

  社会环境是深厚地基

  科技创新体系仿佛一座高楼大厦,建立在深厚地基之上。市未来研究会理事长邓伟志动情地说,这次科协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韩正同志以高尔基名言与科技工作者共勉,呼喊“科学万岁”振奋人心。“科学万岁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太需要一个崇尚科学精神的时代、一个体现科学素质的社会。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陈建明打了个比方,如果社会上出现科技明星,能像“我型我秀”那样有“科学秀”,能像“超女”那样有“科女”“科男”,那么我们的科技创新体系就具备了良好社会环境。

  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既要改革评价与考核体制,科技人自身也需要“律己”与“宽人”。市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魏东芝批评说,某些科研人员忙于开会、通关系、争项目,占据着创新资源,却偏废了自身科研。市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张忠明也有感而发,上海老一辈工人科技精英王林鹤为了研制精密高压电桥,失败了370次,直到第371次时才成功。如今,拿到一个课题没出成果,以后就可能再也拿不到课题了。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因为“失败比成功多,才是科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