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家三代的爱心接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0:56 现代快报

  

一家三代的爱心接力
清晨6点,家住西柏果园小区的李学玲端来了一盆温水,给躺在床上的来宝擦脸,来宝突然露出了憨憨的笑容。看着眼前这一幕,您或许认为他们是一对母子,要不,就是亲戚。实际上,他们之间没有丝毫血缘关系,来宝是李学玲的母亲张桂英31年前收养的一个患有脑瘫的弃婴。

  “没有姑姑,我早死了”

  记者发现,来宝的左手手指是弯曲的,左脚也不方便,走起路来使不上劲。李学玲说,他每年都会大病几次,而且常在半夜发作,这让一家人操碎了心。

  “有一次夜里大概三点多,来宝突然抽筋,我打120,一直抢救到第二天中午。”李学玲说,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来宝发病了”这几个字像棍棒一样击打着她和家人的心,而来宝对他们也深感愧疚。他说:“姑姑,我是你的累赘。”李学玲总是说:“没事。”

  不发病时,来宝喜欢到小区门口的河边散步。李学玲给他买了4只鸟,让他遛。他就上午遛两只,下午遛另外两只。

  来宝的智力,不及常人,当记者问他最喜欢吃什么时,他说:“我喜欢吃钙片!”不过,他似乎心里挺明白,当李学玲帮他整理衣领时,他一边用手比画,一边说:“我犯病,我头昏、腿没有劲,手还麻,如果不是姑姑,我早就死了。”

  母亲临终前牵挂来宝

  来宝原名叫什么,没人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也没有人知道。

  1975年冬,那时16岁的李学玲正放寒假。当天上午9点,邻居抱了一个小孩,说是从车站捡来的,问大家:“谁要?”李学玲的母亲张桂英当即凑过去瞧个究竟。“小孩包在一个黑包袱里,头发黑黑的,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长得蛮好玩的。”李学玲说,看着襁褓里嗷嗷待哺的婴儿,母亲动了恻隐之心,她将这个婴儿抱回家,喂他吃了点东西。正当一家人打开包裹时,他们大吃一惊。原来男婴的左手心,还有胯骨,都烂了。张桂英赶紧把他抱进医院。

  没有工作,一家的生活全靠丈夫每月36块钱的工资维持,而且膝下已有五个子女,但善良的张桂英做通了丈夫工作,把这个男婴收养下来。张桂英还为他取名叫“来宝”,说:“来了就是宝。”

  在一家人的呵护下,被遗弃的来宝终于熬过了寒冬。可就在来宝长到一岁多的时候,大伙儿发现他有些不大对劲。他站不起来,走路脚尖着地,左手指是弯曲着的。医生说来宝发育不好,长大会好点。

  为了让来宝早点康复,当时50岁的张桂英还打起了工,她在菜场里拿毛豆回家剥了卖。“那时候一斤毛豆两分钱,母亲一天能剥20斤到30斤。” 李学玲说,母亲苦到钱,就送来宝去针灸。

  然而,让全家人揪心的是,来宝的身体不仅没有好转,反倒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发严重。一番检查后,医院诊断,来宝先天性右小脑坏死,是脑瘫。

  这一诊断对一家人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当时,张桂英已经瘫痪在床,但她说:“既然救了他,我们就要对他负责。”1993年,76岁的张桂英走完了自己人生路,老人在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来宝,她把李学玲叫到面前说:“我最对不住你,这么多年来没有工作,一直靠着你,还拖着一个来宝。”李学玲明白母亲的意思,她说:“你放心好了,你在不在,我们都一样对来宝。”

  一家人爱心接力

  母亲临别前的嘱托,李学玲时刻记在心里。以前,她白天上班前,总会将来宝送到大哥那里照看。现在退休了,就全身心地照顾他。她还和大哥一起研究起了医书,现在来宝发病时,她和大哥在家中,能对他急救。平时,她和大哥还会给他做推拿。

  李学玲的女儿管云燕告诉记者:“我妈一直对来宝很偏心。”她说,来宝不发病时,像个孩子,会跟她争玩具,分苹果时闹着要大的。此时,李学玲不会管他们,一旦他们吵架了,李学玲就会打女儿。“我们吵架,我妈打我,我们打架,我妈还是打我。”管云燕说,一开始她很想不通。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她对来宝也特别有感情。她回忆,小时候,她在外头跟别人闹矛盾时,来宝会挺身去袒护她,有一次他还跟别人动了手。在一些小事情上,来宝很会照顾人,“我睡着了,他会帮我盖盖被子,因为他知道我比较容易感冒,我就感觉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照顾我。”

  如今,来宝已经申请了每月400元的低保,但这些钱仅够维持他的医药费。为了减轻李学玲的负担,刚刚参加工作的管云燕主动将自己的工资交给母亲,贴给来宝看病。她说:“从我记事开始,来宝就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我觉得我们是一家人,他也是我们这个家庭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如果以后我的母亲或者舅舅不能照顾他了,我肯定会尽我全力照顾他的。”

  快报社区记者 钟晓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