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批评校长 给县领导发短信被拘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08:0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事发安徽五河县,该县一中两名教师不满上级指定校长发短信表看法,招来大祸

  核心提示

  安徽蚌埠五河县第一中学的两名教师,因不满上级指定的校长任命考核,编发手机短信给县里有关部门领导。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不但遭遇降级、撤职处分,还被拘留了10
天、罚款500元。其中一名教师被带进拘留所之后,警方才发现他是五河县人大代表……

  当地报道手机短信诽谤县委领导

  五河县电视台报道称:“近日,我县公安部门成功破获一起利用匿名手机短信散布谣言、中伤他人的诽谤案。自去年3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在考核、推荐五河一中校长领导班子及校长候选人期间,有关方面连续接到匿名手机短信,恶意歪曲组织部门对一中领导班子的考核、推荐过程的公正性,并诽谤一中代校长及县委领导。

  发送范围涉及到省市委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尤其在我县范围内,从县领导到中层局级干部,大部分都收到了类似的短信,在一中教师队伍中和社会各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此,全县上下反映强烈。为维护我县的政治稳定,县公安局在接到受害人的报案后,进行了内查外调。

  县公安部门透露,这是一起严重的有组织、有计划、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造谣诬蔑、混淆是非、诋毁他人、攻击组织的违法案件。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查明的作案人员给予了相应的处分。县公安机关正在对涉案人员进行治安处罚,并根据案情和涉案人员的表现,保留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权力。”

  短信内容悲叹县委把痞子当能人

  “悲叹县委毁一中,硬把痞子当能人。众人皆明组织过,力保虚名违民情。兆猛浮夸好酒色,注重舞弊善投机。拉帮结派治骨干,差点因他丢示范。”

  “组织愚弄一中,设圈套对付民众,如此产生校长,太辱人本功德能。谁让一中复杂,组织若诚先自查,清除脑中回虫,痛改前非服民众。”

  抓捕行动人大代表被带进拘留所

  8月18日下午,李茂余被公安传唤,并对其办公室和住宅进行搜查。8月25日被以诽谤和指使他人发短信为由决定十日拘留和500元罚金。

  警察带着李茂余进了拘留,一位细心的干警察发现他是县人大代表,立即报告上级。李茂余暂时获得回家的人身自由。

  9月4日,监察局给予李茂余行政降级和罢免学校工会主席的处分。

  9月11日,五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对李茂余同意行政拘留的决定,从9月12日起,李茂余在拘留所被关押10天。

  几乎同样的程序,县教育局宣布了对董国平行政记大过处分的决定。其间,戏剧性的一幕开演:8月24日晚上,五河一中校领导被通知到县常委会议室开会。内容是免去张某的代校长而任命另一新校长。

  从拘留所出来的两位教师说:“可惜了张××同志,代校长任期离周年还差21天。”他们仍然不认为短信存在捏造,“利用短信给组织上反映实际问题,是一种信访方式,没有诽谤。县政府网站、县电视台曝光,给我们造成了名誉和身心伤害。”目前,两位教师积极寻求法律解决手段,希望通过诉讼还自己公道。

  教师辩解发短信是为了教育大业

  据了解,编发手机短信的人是五河县一中的两名教师———李茂余、董国平,他们对发短信一事有自己的解释:“2006年3月,县委组织部把五河机械厂的书记张某定为一中校长人选考核,各方面意见很多,我们也分别向组织部、纪检委和部分县领导反映过问题,张不适合担任一中校长,张未被通过。2006年4月,考核组又组织第二次考核,大有必用张某当校长的意图。

  我们认为这对一中是不负责任的,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编发了两条短信,想让领导更了解情况。几年前,安徽五河一中在全市教学质量一直遥遥领先。近年来,教师流失严重,学校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质量大幅滑坡,社会反映强烈,五河一中岌岌可危。

  曾一度,校园内短信此起彼伏,其出发点无非是发一点牢骚,发表一些看法。如果很多老师乃至于社会都认为某人不适合当校长,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反映问题的话,那么作为县里领导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吧”。

  两名教师还表示,他们所发的短信中学校教育工作滑坡和师生对新校长任命不满是事实,短信只是发给县里有关部门领导,根本没有公开散播,至于其他人发了什么短信,他们还不知道。

  □专家说法

  安徽省检察官协会一位法律专家指出:《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诽谤行为指的是公然(公开、当面)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才能构成治安处罚;任何司法机关用“保留进行刑事处罚的权力”言语吓阻当事人更是违法行为。 (据江苏法制报)

  □相关链接

  一条短信引发牢狱之灾

  重庆市彭水县教委借调干部秦中飞今年9月因一则针砭时弊的短信诗词《沁园春·彭水》被刑拘,继而被批捕。一个半月后,彭水县政法机关无罪释放秦中飞,并向他道歉和发放赔偿金2125.7元。这件错案被舆论称为“彭水诗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