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五”重点建设十大海洋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03:00 深圳商报

  深圳“下海”打造“蓝色”产业体系

  “十一五”重点建设十大海洋工程

  【本报讯】蔚蓝的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深圳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如何在这片浩瀚的国土上打造出一
个“蓝色”产业体系?专题议政会上,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政协委员们都提出了各自的战略设想。

  海洋经济GDP贡献率可观

  市海洋局局长赖志平介绍,经过20多年发展,深圳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海上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临海工业等为代表的优势海洋产业格局。其中,港口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滨海旅游亮点纷呈,海洋渔业逆境中呈现新的发展特色,滨海工业和海洋服务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分迅猛,海洋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深圳市海洋经济实现的增加值约937.7亿元,海洋经济对全市生产总值的不完全直接贡献率达19%(以涉海用海为统计标准初步测算),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领域。

  产业发展方向可分四个层面

  市发展和改革局在提交的论文中介绍了我市海洋发展战略定位与产业选择策略。我市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优先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海洋文化产业和海洋油气业;扶持发展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选择发展滨海电厂、LNG、石油仓储、精细化工和修船业;鼓励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和海洋环保业等创新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着力建设十大海洋经济工程。

  一是海洋生态工程。规划建设海域面积12平方公里,建设杨梅坑、鹅公湾、东西冲三座人工鱼礁群。在珠江口海域建立总面积为250公顷疏浚泥固化处理基地,推进该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二是渔港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宝安渔港、盐田渔港、南澳渔港,建设集渔货交易、渔船停泊避风、生产补给、水产品加工冷藏、信息服务、休闲渔业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海区渔船流动生产的中转和补给站,成为渔船活鲜水产品集散港及远洋渔业后勤基地。三是水产养殖工程。规划建设南澳浅海等8个水产养殖区,重点发展网箱养殖、海上吊养及池塘养殖。四是远洋渔业工程。建造拥有自主产权、装备先进的87艘以上远洋渔业船队,建设一座具有保鲜、冷藏等功能的金枪鱼配送中心。五是海洋生物工程。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养殖产学研示范园区,建设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区,发展海水健康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海洋生物综合利用与海洋保健品开发技术。六是港口建设工程。建设盐田港区、蛇口港区、深圳港大铲湾、深圳港东宝河港区等一批码头工程。七是航道建设工程。建设深圳港铜鼓航道工程、西部港区公共航道工程。八是临海工业工程。以海洋工程和原料加工为主,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洲岛修船干坞两座。九是精细化工工程。规划龙岗坝光精细化工特色园区。十是滨海旅游工程。规划建设深圳湾欢乐海岸、深圳海事博物馆、15公里生态休闲绿化带、西冲国际会议中心、海上运动基地和蛇口、大梅沙、桔钓沙游艇停泊区。

  打造深圳“海洋硅谷”

  市政协海洋问题调研组建议,在培育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时,一是要充分利用公海渔业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捕鱼,适度发展大洋性捕捞渔业,建立远洋渔业基地。第二,要尽早开展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的研究和试点。第三,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大型化、高档化、人本化、区域联合四大策略。

  市政协委员安邦强认为,深圳要努力建设成国家级的“海洋产业硅谷”,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发挥深圳高新科技优势,整合资源,带动和促进深圳海洋生物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力争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和海洋保健产品,促进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集聚,成为“海洋产业城”、“海洋高新科技城”。

  创新发展海洋文化产业

  市政协委员梁文匡建议,发展深圳特色海洋经济要创新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具有浓郁滨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既抓好渔歌、渔民画等艺术产品的生产,又抓好海洋文化理论研究和文艺演出,不断丰富海洋文化的内涵,提升海洋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活动,高度重视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素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