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次越轨患上“恐艾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06:05 大众网-生活日报

  明明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可他们在自己身上能够把艾滋病病毒急性感染期的症状一一找到,目前,有这样一群被公共卫生专家称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人,他们一遍遍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却无法相信阴性的结果,生命中大多数日子都被灰黑色笼罩着。

  生活因一次越轨几乎崩溃

  “一发低烧我就觉得到了世界末日,‘肯定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症状’,我这样想,而且变得越来越慌张,什么事情也做不下去,什么人也不愿意见”,22日上午,在济南市疾控中心,记者遇到了“恐艾者”小刘。

  这一切都源于一次醉酒后的越轨经历,那是去年夏天一次同学聚会后,有同学提议去洗浴,在那里,小刘做了让自己非常后悔的事情,此后艾滋病的恐惧感就一直伴随着他。在同事和家人眼里,原本阳光的他变成不能理喻的怪人。

  能够走进疾控中心接受检测,小刘下了无数次决心,在省城工作的他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幸福温馨的小家庭,也正因为这个,他不愿意让任何人了解到他恐艾的事实,很多次他走进疾控中心大门后又转身离开。

  23日下午,小刘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小刘通过电话了解到自己的检测结果,他哭了起来,不停地通过电话感谢医生。

  “对于普通人群,经历一次高危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很低,可因此成为恐艾者的几率却非常高。”小阮热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年初截至今年10月底,1000多名市民前往济南市疾控中心自愿检测,因性接触而检测的占检测人数的82%。

  他一年抽血检测18次

  “一周前检测是阴性,可我现在脖子上的淋巴结都肿起来了,还能说我没感染吗?”24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疾控中心小阮热线工作室采访时,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的专家张明玉正在接一个“熟人”打来的电话。

  熟起来是因为他每隔两周内心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恐惧就会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者前往疾控中心、综合性医院进行检测,或者打通小阮热线咨询专家。

  “他的淋巴结肿起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我约他见面才明白,他害怕自己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所以常常用手去摸,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的淋巴结真的发炎了,于是他就更加坚信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张明玉告诉记者,咨询者中最多的已接受过30多次检测,有的每到另外一个城市都会习惯性地打听疾控部门,检测上一次让自己放心。

  “我从去年一次高危行为以后,一年查了18次,差不多济南所有的检测点我都去过”,在专家帮助下,记者联系到29岁的恐艾者王先生,“一年里,只有了解到检测结果的当天我能轻松下来,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又开始担心,过不了多长时间,我又承受不了积累的压力去检测了”,对于自己被阴霾笼罩的记忆,王先生感觉不堪回首。

  吓出症状的人还真不少

  “通过电话说服对方不会感染还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儿。”结束了一次十几分钟的“话疗”,艾滋病防治专家张明玉感慨道。

  明明没有感染,可有些恐艾者偏偏就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众多被感染的症状,低烧、淋巴结肿大,还有肌肉酸痛等,一个个描述还都非常准确,这最初也让防治专家们有些困惑。

  “其实这些症状都是自己吓唬自己吓出来的,有些症状并不明显,但被夸大了,有些则完全出于自己的想象。”张明玉告诉记者,在进行咨询的恐艾者中,产生恐惧的过程多为高危行为,网上查询相关知识了解到急性感染期症状,然后出现症状,这样的能占到恐艾者的八成。事实上,会出现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症状的感染者只占感染者总数的2%,所以绝大多数人的恐惧来得没有道理。

  张明玉介绍,所谓艾滋病恐惧症,其实就是一种因为恐惧而导致的心理和生理疾病。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所以针对这些咨询者,小阮热线工作人员只能进行耐心说服,如果根据他们此前的情况能够判断出不可能被感染的,就直接告诉他们,并不推荐进一步检测,那样只会进一步加重恐惧。

  疾控专家指出,恐艾者多数受过高等教育,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他们都有了解艾滋病危害的途径和机会,但往往限于一知半解。

  本报记者高俊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