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点燃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 伊春帮富一户带动一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6日12:29 黑龙江日报

  李敬泽 记者 张平

  本报讯“今年,我们这的木耳产量高、质量好,不愁卖,而且还能卖个好价,这多亏了王传海……”初冬,记者在伊春市五营区五营河经营所采访时,职工们争相介绍王传海带领职工发展木耳种植的事迹。

  然而,就在5年前,王传海还是五营区五营河经营所的一名贫困职工。下岗后的他靠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

  2000年,王传海被列为伊春市第二批扶贫解困对象。在单位支持下,他到吉林长白山食用菌培植基地学习,在那里,他学到了采用阳光大地木耳栽培技术,2002年,他种植木耳2万袋,获利2万多元。从2003年起,他每年养植木耳3万袋以上,获利3至4万元。不仅还上万元欠款,而且还供女儿念上了大学,自己也走上致富路。

  几年来,王传海致富不忘他人,他已向400多个职工户无偿传授了阳光大地木耳栽培技术,并且也都喜获丰收,他先后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了300多人。今年,他所在五营河经营所,把他确定为单位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带头人。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像王传海这样的事例,在伊春举不胜举。

  伊春属资源型城市,开发建设50多年来,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森工企业不景气,积淀大量社会矛盾,这些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林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步伐。面对这一现实,伊春坚持以人为本,从林区和谐大局出发,以特困企业和特困户为重点,于1997年初,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在三轮10年的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中,经全市上下努力,使近2.6万个下岗特困职工户摆脱了贫困,其中有6000多户走上了致富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着这一思路,伊春采取了建立扶贫基地,吸纳安置下岗特困职工,选上扶贫开发项目等措施。目前,全市已建立木材精深加工扶贫基地207个,畜牧养殖扶贫基地125个,北药种植扶贫基地110个,绿色食品种植加工扶贫基地109个,旅游扶贫基地51个。

  启动经营了20433个开发扶贫项目,提供再就业岗位4万多个,解决了6万多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问题,使16000多名下岗困难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

  青峰色织厂下岗特困职工郭佰芬,被确定为帮扶对象后,区里帮她解决了3000元扶贫贷款,启动创办了木制工艺品小加工厂,经3年苦心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生产木制工艺品10大类1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俄罗斯和国内10多个大城市,年销售额10万多元,纯收入3万多元,并安置1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一举摆脱了贫困。

  伊春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三个带头人”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联系一户企业,帮扶一名贫困职工,带活一方产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向纵深发展。几年来,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2636.5万元,投入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2393万元。全市各帮扶单位共举办种植、养殖等各类培训班1979期,参加培训的下岗职工达到4.2万余人次,免费送各种技术书刊32805册,聘请各类技术人员现场指导1300余场次,提供各类脱贫致富信息14860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