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公开红岩绝密档案 还原历史展出消极诗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1:18 重庆晚报
重庆公开红岩绝密档案还原历史展出消极诗稿

关系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重庆公开红岩绝密档案还原历史展出消极诗稿

即将公开展出的档案资料复印件


重庆公开红岩绝密档案还原历史展出消极诗稿

红岩绝密档案昨日首度公开


  本报讯今日是第57个“11·27”纪念日,昨日,由红岩联线和市档案馆共同主办“见证红岩——档案、文物、资料解密展”新闻发布会上,一批绝密档案被公开。其中最为震撼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军统局绘制的一份“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新华日报的领导人员关系图”。

  人物关系图

  见证:南方局被监视

  长期研究红岩历史的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厉华告诉记者,当时的国民党军统局基本上就是个特务机构,而这张“关系图”就是他们拿给特务们的“监视人员清单”。记者看到,该图列出的大多是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主次程度一清二楚——周恩来被列在人物关系图的最中心,也就是“核心监视对象”,他的周围是邓颖超、吴玉章、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等;再往外一圈,则是郭沫若、田汉等人以及大公报、中苏文化协会等机构;再外围还有国民党左派冯玉祥等。厉华称,这基本上就是当时特务监视南方局人士的“指南”,可见当时我党开展斗争工作的艰难。

  计划调整书

  见证:特务机构臃肿

  很多人对特务的印象和认识大都来源于影视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特务一般被塑造得很干练或者很恶毒,还往往施展美人计等计谋。而昨日展览公布的一个“军统局渝特区工作调整计划书”中,则展示了当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官僚化、效率低的实情。计划书中自称国民党特务的“组织形成机关化,不易确信秘密”,需要“简化程序,深入到基层”。厉华称,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军统局有上万名特务,而这个材料则证明,当时的特务机构官僚化已经很严重。

  囚粮报领表

  见证:国民党贪污严重

  另外,昨日还展示了一组“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军法处报领囚粮名单”,是当时的国民党看守机构申请口粮的名单,列表上大概有四五百人。厉华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国民党内部贪污的一个证据,因为工作人员与历史存档的关押人员名单进行对照时,发现表上一百多人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国民党看守人员谎报名单,领取了更多的财物。

  该展览将于今日正式开展,持续15天,展示3500页历史资料和120张珍贵照片。

  花费三年时间整理3500页资料

  记者昨日了解到,此次“见证红岩——档案、文物、资料解密展”整理出的3500页资料和120张照片,花费了红岩联线和市档案馆三年多的时间。由于用的都是复印件,所以还经过了复杂的做旧处理。

  厉华告诉记者,他们从2003年就开始整理这些文件,并充分利用了红岩联线对红岩历史的研究优势和档案馆丰富的资料优势,发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但由于全部是纸质材料,考虑再三后,他们还是决定不拿原件出来展出,全部采用复印件。档案馆副馆长郑永明称,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档案,使之不受人为损害。为了尽量追求真实的效果,所有复印用的纸张都做了做旧处理——运用醋、沱茶等材料,使得纸张不仅有水印,还有残缺不全的地方,这样看起来就和原件区别很小。

  叛徒甫志高第一原型被找到

  他叫任达哉,本是联络员

  在著名的小说《红岩》中,有个让读者咬牙切齿痛恨的人物——出卖了江姐的叛徒甫志高,正是由于他的背叛,江姐入狱,地下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而通过近年的研究,这个人物第一原型找到了:他叫任达哉,原本是地下党的联络员。

  众所周知,《红岩》小说中甫志高的形象是以几个叛徒为原型来塑造的,日前,红岩联线和市档案馆对当年的资料进行详细整理,在一份国民党审讯记录中,发现了第一个叛徒的资料,也就是甫志高的第一原型任达哉。1948年《挺进报》被破坏后,国民党对被捕人员做了审讯记录,任达哉是其中第一个叛变的人。据介绍,这个人本来就意志不坚定,他先是在重庆的地下组织里做联络员,后来脱离地下组织,去上海参加了国民党的军统组织,但又被军统组织除名。此人随即再回到重庆,并凭借曾做地下工作的经历骗取了组织的信任,再次成为地下组织的联络员。厉华称,通讯员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是掌握了很多人士的联络方式,所以他的背叛让地下组织遭受重大损失。

  敢于展出消极诗稿

  厉华:这是还原历史

  这次展览公布的资料中,还有五份被捕的关在狱中的人写的诗稿。不过跟以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篇不同,这五份诗稿表现的都是被捕人员如何变得消沉和动摇。对此,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厉华称,只是想还原真实的历史。

  记者看到,这五份诗稿都没有署名,而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消极被动的,其中一首中写到“灰飞做白蝴蝶,血泪染红杜鹃……”,另一首则写到“空一床,不寝,至今三年不闻香,香也竞不来,人也竞不来……”明显没有斗志。

  这和之前资料中表达的积极进取的红岩精神显得截然相反,但为什么还要公布出来呢?厉华告诉记者,他们只是想还原真实的历史,同时也反映当时革命斗争的复杂性、残酷性以及人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无奈和恐惧。“不是所有人都经得住严刑拷打,所以像江姐那样的宁死不屈才更值得敬佩。”(记者康延芳/文 红岩联线/图 郭娟/制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7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红岩 档案”的相关新闻
回忆半儒半佛卢作孚:以个体的卑微同时代抗争 (2006-02-17)
40余幅中美合作所照片曝光 女特工特别抢眼(图) (2005-11-27)
受降:为什么选择芷江 (2005-09-01)
对间谍的再解读--评《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2005-03-09)
文革手抄本《梅花档案》《一只绣花鞋》如何诞生... (2004-12-10)
再现历史真实 洗礼现代灵魂(图) (2004-11-24)
“11·27 纪念日”的相关新闻
遇难矿工仅获6万元赔偿引家属质疑 (2006-05-23)
重庆红岩精神激励青少年茁壮成长 (2006-01-24)
山里娃晕车千里只为看“红岩”(图) (2005-11-28)
40余幅中美合作所照片曝光 女特工特别抢眼(图) (2005-11-27)
目击者回忆55年前重庆渣滓洞悲惨景象(组图) (2004-11-27)
38部门为重庆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粮食 (200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