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一牵十的战略决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5:31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科学发展观指导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决策篇

  开篇的话

  建设文化强省,四川构想在先;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四川奋勇争先。先行一步,四川的胆识和魄力在哪里?

  仅仅四年,文化强省战略下的四川,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全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省呈现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文化强省,强在文化自身,更强在与政治、经济、社会相融发展。四年如镜,镜鉴一段辉煌的历程,更昭示一个明亮的未来。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以一牵十的战略决策(决策篇)》、《“文化川军”高端起舞(进程篇)》、《“软实力”形成“硬支撑”(启示篇)》3篇深度报道,全景展示科学发展观指导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实践,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李代勋张宏平

  [导读]

  什么是文化?

  一种声音渐强:文化是一个地域内最深层次、最难替代和模仿、最持久、也是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视点看,2002年四川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前瞻而高远。

  从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强省建设,到2004年四川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国“不是试点的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文化,如此强劲地冲击视线。“文化GDP”增速,以超过30%的态势上扬,四川成为全国9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百亿省”之一。

  2006年,首次全国文化产业现场会在川召开,文化发展的“四川实践”引全国注目。

  战略眼光:软实力下的“先导思维”

  建设文化强省,四川构想在先;试点文化体制改革,四川奋勇争先。

  先导思维,缘于超前的战略眼光。

  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思量,文化软实力竞争,是以经济为内核的硬实力竞争至一定层面后,必然的升华形态。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地在文化经济交融的格局下展开。

  从资源开掘的深度思量,丰厚的文化积淀,亟待实现由资源向资本转变;文化潜力与活力的释放,文化产业的崛起及与其它产业相融,可以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03年底,一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随着一部5分钟的城市宣传片不胫而走。有关人士在言及其意义时说,现代城市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实质是城市文化力

  的竞争。

  至今天,仍很难评估花重金“买”来的这句话对这座城市的价值。这句话,至今仍在广为流传。这座城市,如今已吸引全球500强中超过100家前来落户,其中有20多家是在最近3年进入。

  从城市品牌塑造,到企业文化包装,文化正以其润物无声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成为竞争的重要力量。软、硬实力的强烈落差间,增强软实力,乃时代的必然呼唤。

  与此同时,蛰伏已久的文化资源,也发出相同呼唤。

  文化强省建设,让我们重新审视:文化资源是特殊的经济资本,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对四川文化资源的魅力和潜力,省委书记张学忠反复强调:文化是根、是灵魂,是我们最宝贵、最不可替代的资源。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产业化运作,充分挖掘。

  川剧的历程,最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2006年,继《变脸》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后,川剧又迎来不平凡一年。在成都,百年商业场背后的华兴街,多年来被当作茶馆的锦江剧场重新热闹起来———大巴频繁进出,客人蜂拥而来,不经意间,一台叫《芙蓉国粹》的川剧,吸引了世界游客的目光。在北京,川剧《大佛·海通》进入北大、清华校园,“整整一年,学生们都在谈论川剧,川剧人又燃起‘重现蜀戏冠天下’的梦想”。在海外,川剧收到丰厚的“订单”,省川剧院2007年赴法国、日本、奥地利的商演计划已排满。

  “传承创新、培育市场、服务大众,振兴川剧新的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从剧场向市场,川剧振兴之路大大拓宽。”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感叹。

  文化资源富集的大省,5000年文明的积淀远非几台川剧。从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到5000年三星堆、3000年金沙……巴山蜀水积存下丰富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红色文化震撼人心、科技创意文化前沿时尚,资源的巨大潜力有待开掘。

  软实力和资源的双重呼唤,把一种新的战略思维带到四川。如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所言:“用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文化建设,壮大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战略推进:

  破题从有形的手发力开始

  当文化的呼唤油然而生,文化的大潮席卷而来时,我们却发现,把文化简单等同于事业的思维,已深深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于是,破题从有形的手发力开始。在战略思维之上,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进战略行动。

  从创新理念,到典型引路;从市场体系构建,到市场主体培育;从重点文化项目投入,到基层文化体系构建……有形的手,牵引每一个进程。

  文化强省大潮,涤荡着旧体制的礁石。四大障碍浮出水面:体制、市场、政策、结构。破除障碍的过程,也就是加快发展的过程。

  2004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赴川考察,指点文化大势,为四川鼓劲:“在西部文化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李长春离川当天,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两个月后,《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一年多时间,10余个指导性文件相继发布。

  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障碍,一一冲破;改革,步步深入;产业,由点到面。

  2005年1月,寒冬未褪,文化春潮却已涌动。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文化“领军人物”置身前台,旗帜高擎,文化产业渐次展开。

  4个月后,国内出版发行业有了第一家按照上市公司标准组建的公司———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十年改革,一个主题:重塑市场主体。”对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的改革,文化“领军人物”、原集团董事长王庆一语中的。从改变国企职工身份,到与母体之间割断“脐带”,再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个机制全新的企业,走向市场前台。

  “领军人物”的抓点示范效应泛起层层涟漪,一个更宏大的战略构想也在付诸实践———大集团带大产业,铸造产业“旗舰”。

  2006年5月,参加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会议的代表,走进西部最大的报业印务中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印务公司。这个总投资近2亿元的现代印刷企业,从破土到投产,仅一年时间。

  效率,是川报集团大集团进程的一个缩影。3年改革攻坚,川报集团围绕“党报更强、其他媒体更壮”的媒体集群发展战略,做强主业与多元发展并举,正迈向西部一流、全国有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力的现代传媒集团。

  与川报集团的步履相似,四川广电、四川出版等7大集团脱颖而出,文化产业“龙头”高昂。

  有形的手频频发力,文化发展高潮迭起。2006年6月,四川高规格的党政暨经贸合作代表团赴湖南考察,文化产业是考察重点之一。飞速发展的“文化湘军”,带来一次脑力激荡。省委书记张学忠要求,见贤思齐,推动新一轮文化大发展。8月,省委中心组学习会,文化发展成为主题,“远学湖南广电,近学四川新华”,一场大讨论自上而下展开。《“十一五”四川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交省委中心组专题研究,未来5年发展大局即将谋定。

  战略升华:可持续发展下的“四川理想”

  四年文化强省,一份精彩答卷。

  这份精彩答卷,不仅在文化产业由无到有,由弱到强;也不仅在文化产业反哺事业,文化事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

  新的文化发展观,在不断书写新的文化篇章的同时,活力释放的文化,正影响更广泛的领域,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融共进,更强烈地燃起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2005年10月19日,北京航天城。当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蜀绣品随“神六”返回,首度揭开神秘面纱时,掌声雷动。4年零8个月的精心安排,115小时绕地球飞行,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从太空归来的日子,川人泪湿眼眶。

  一年后,以太阳神鸟为主体,成功开发出100多个系列产品,金沙文化产业链渐具雏形。

  把文化的影响力放大,我们会发现,文化所释放的活力,让我们每天都感受到太阳是新的。

  9月13日,西部动漫之都秋意渐浓,成都“科文思”公司宣布与韩国企业联姻,推动四川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几天后,国内第一个视频游戏技术平台———“微软游戏技术平台”在蓉启动,7家企业进入平台孵化。四川,作为中国三大数字娱乐、动漫游戏产品消费地区和产业中心之一,阔步新天地。

  不只动漫。在成都,文化渗透的会展、旅游等优势产业,每年收益达200亿元以上。也不只成都,在九寨沟,民营企业投入20亿元,巨资打造“九寨天堂”国际性品牌,文化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而文化事业,也伴随产业的步伐,不断呈现出喜悦。金秋10月,339米的“西部第一高塔”四川电视塔,在走过23年曲折历程后,掀开靓丽面纱;11月,“变脸”的四川科技馆,在地处蓉城之“心”的成都天府广场精彩亮相;再过一个月,伴随2007年新年钟声,承载了3000年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上,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就要揭幕……

  文化强省的步伐,让文化变得如此精彩;精彩的文化,终将成就精彩的四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