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中苏北,凸现江苏利用外资新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8:24 扬子晚报

  当前外资在我省“过江北上”的势头,十分引人注目。

  2006年9月底,名列全球三大电子制造服务业(EMS)厂商之一的鸿海集团属下的高科技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到淮安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大型电子产品生产项目在南京签约。据了解,富士康将用5年时间建成富士康工业城,总投资将达25亿美元。由此也成为苏北目前吸引的最大一笔外资。

  几年前,盐城引进韩国汽车项目,到目前已累计投资10多亿美元。此外,像苏州工业园区与宿迁开发区展开合作试点,实施“园区对接”;而日本、欧洲的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把投资的目光“聚焦”到连云港等地。

  苏北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苏北地区今年1—8月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69713万美元,增长91.1%,增幅比苏南高44.8个百分点;苏北地区1—8月实际到账注册外资53706万美元,同比增长100.8%,增幅分别比苏南、苏中及全省平均水平高41.3个、14.2个、35.3个百分点。

  这些都给人们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广袤的苏中、苏北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迅速提升。一批外资大项目移师苏北,不只对落户地是一种鼓舞,对整个苏北地区也是一种激励。投资者的选择取向,正逐步彰显出苏北未来利用外资的巨大新空间。

  理性判断源于现实的依据。有关权威部门测算,2.81万平方公里的苏南地区,现已累计引进外资962亿美元,每平方公里利用外资达342万美元;苏中2.04万平方公里,引进139亿美元,每平方公里利用外资68万美元;苏北5.24万平方公里,引进外资仅72亿美元,每平方公里利用外资仅为14万美元。以苏南现有的水平计算,如果苏中苏北利用外资的水平达到现在苏南的层次,那么,就有2000多亿美元的成长空间。最新统计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我省共累计引进外资1300亿美元。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未来苏中、苏北利用外资的空间是多么的巨大。

  显而易见,面对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约束强烈的大背景,空间不只意味着资源,也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苏北实现经济起飞的坚实基础,显露出不可限量的增长潜力。敏锐而又充分地认识这一空间资源的战略价值,对苏中、苏北地区的决策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眼全球,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在深入发展,不同优势的生产要素正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重组。强化苏中、苏北利用外资成长空间的战略意识,有利于我们理性把握所处的现实方位,更好地抓住机遇,进一步明晰区域的发展优势与现实定位。

  目前,我省利用外资的规模领先全国,但相当部分处于生产加工的末端环节。因此,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们要调整引进的外资结构,把引进外资与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更多地引进基地型、科技型、龙头型大项目,更多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更多地引进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服务外包项目,力求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生产链,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抢占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迫切需要调整优化开发型经济的空间布局,尽快改变外资“南高北低”的状况。这既是我省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型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苏南来看,重点是加快结构转型,更多地吸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少占地的外资项目,实现“腾笼换鸟”。苏中,特别是沿江产业带重点应做大规模、提高效益;苏北,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要全力推进、连接成片,沿海开发则要加力启动、重点突破。

  江苏未来新的增长拉动力在苏北,利用外资最大的空间也在苏北。然而,要将潜在的空间战略资源优势变为现实优势,还迫切需要我们建设更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环境。

  前不久,世界银行公布了对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其中评选出6个“金牌城市”和13个“银牌城市”,江苏只有苏州名列第四,而浙江和山东分别有3个城市入围,对比之下反映了我们在吸引外资的软环境上还有不小的差距,现实中我们看到地区性的差距同样明显。如苏北有的部门吸引外资意识大大增强,但常常只重视外资引进前的公关,而不注重项目落户后服务的高质量;有的单位重优惠条件的许诺,自觉不自觉地把减免税、土地优惠作为软环境的全部,而常常忽略行政效能的提升;还有的只注重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而轻视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商务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等等。这方面,千万松懈不得,还有许多制度需要创新完善,还有许多的措施需要落实拓展。金伟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