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开发助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08:59 黑龙江日报

  郝劲飞 本报记者 姚建平

  引子

  2005年5月12~13日,张左己省长在泰来县调研时,对该县的治沙工作特别是农业开发立项治沙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示要进一步加快泰来生态建设步伐,形成具有一定规
模的治沙产业。于是,泰来县掀起了新一轮的治沙热潮。

  冬雪飘落的季节,农民仍在忙碌着。

  泰来县平洋镇治沙小区内的农民张德顺、孙玉霞夫妇俩坐在玉米堆上,一边扒着玉米,一边开心地算着效益账,“没想到,沙地变成了高产田,咱家大苞米单产达到了1000来斤,亩纯效益180多元。过去,单产700多斤,亩效益才100多元。”

  其实,治沙小区内的20户农民都乐呵。借着农业开发的好机遇,收入多了,生活好了。

  防沙治沙苦于资金困难

  泰来县境内有六条大沙带,沙漠地表形态面积374万亩,占总幅员的63%,全县80%人口生活在沙带上。严重的风沙干旱,恶劣的生态环境,束缚着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泰来成为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国字号”贫困县,全省“十弱县”之一。

  生存环境无法重新选择,但生态环境可以重新改善。脱贫致富,出路在综合开发治理沙地。

  泰来县沙地面积大,治沙造林的难度可想而知。

  有想法,有干劲,但后劲不足。缺少的就是资金这个原动力。对于一个贫困县,治沙造林的资金又要从何而来?自筹资金,杯水车薪。

  农业开发伸出援助之手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省农业开发办向泰来伸出了热情之手,在他们扶持下,泰来县开始立项开发治理沙地。农业开发资金的投入和治沙项目的实施,为泰来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治沙事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

  借助农业开发契机,泰来县把开发立项的重点落在境内的六条沙带上,制定了《泰来县农业开发治沙十年规划》,使农业开发治沙项目的实施从整体上达到合理布局,重点突出,从治沙成效上达到连片开发、规模推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治沙项目在科学合理规划中立项实施,提高了全县农业开发治沙质量和效益。仅几年的时间,在全县就初步形成了治沙经济带、治沙小区、治沙庄园户的生态经济型产业体系,加快了全县生态建设的步伐。

  平洋农业开发治沙项目启动

  2005年春天,在省农业开发办的扶持下,泰来县又启动了平洋农业开发治沙项目工程。项目坚持了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高效益运行的三大规划原则,把该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平洋治沙项目无论从各级领导重视程度、项目投资量、治理规模、受益范围还是综合效益水平上,都是泰来县农业开发历史上空前的。为保证项目的实施,这个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的农业开发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平洋治沙项目的建设,平洋镇同时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抽出得力领导干部组成班子,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执行的好坏,关键在资金的有效支持和利用上。平洋治沙项目做到1173万元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不流失,不串项,不挤占挪用。从工程源头上把住资金合理使用关,也最大化地发挥了农发资金效益。

  “五制”“三关”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项目的命脉,为保证平洋治沙项目的建设质量,泰来县实行了“五制”、“三关”、“五不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运行合同制、管理人员旁站制。同时,把好“三关”,在水源工程上把好原材料关、施工进尺关、安装调试关;林业工程上把住苗木检疫关、栽植关和浇水关;在竣工工程验收上,聘请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联合验收组的同时,并采取“五不验”制度,即未按设计施工的不验,不达设计标准的不验,没有施工记录的不验,不通过监理和旁站人员签字的不验,没有施工合同的不验。通过推行质量管理,用规章制度对具体承建和监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有效约束,使其能各负其责,保证了各项工程质量。

  为巩固平洋小区治理开发成果,促进小区后续建设和发展,提高小区综合效益水平,平洋治沙项目区根据本地实际,在引进庄园户上,实行特色种植、畜牧养殖、林果蔬药等多业选择,制定建房补贴、行业扶持、优先经营等引资引户优惠政策,利用项目建设形成的设施优势和资源优势,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合理整合资源,广泛吸引投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了小区后续发展动力。

  农业开发治沙硕果累累

  经过两年的农业开发治理,小区内风沙脾气小了,生态环境好了。2.66万亩沙地变成了“聚宝盆”。项目建成后当年实现农业产值468万元,农业收入299万元,项目区人均收入达2195元,分别比开发前增加225.6万元、156万元和1145元。小区内新打机电井160眼,配套喷灌设备160套,建大果沙棘果园5000亩。通过营造防护林和建沙棘果园,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比开发前增加30.1%。

  通过开发治理,小区内增强了农业的综合抗灾能力,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小区面貌极大改观,原来漫天黄沙浑荒野,东西南北人烟稀,如今呈现出方田碧树映红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一派新农村景色。

  

农业开发助力

  图为小区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增强了农业综合抗灾能力,农民大幅度增收。房前屋后,玉米成堆,农民们品尝着丰收的喜悦。郝劲飞 本报记者 姚建平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