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志愿者:服务中非合作论坛是人生难得经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0:00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张舵) "作为志愿者,能够为中非合作论坛服务是我人生难得的经历。"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的胡宇萌说。随着会议的开幕,对于志愿者来说,能够参与大会不仅是件光荣的事,而且还因此受益匪浅。 胡宇萌所工作的新闻中心资料台有将近四千种介绍中国的文字、音像资料,深受外国记者的欢迎,志愿者的工作量可想而知。除了为记者介绍各种资料的内容,及时整理资料
"虽然很辛苦,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正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读市场营销的小 胡说。志愿者的工作让我对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风俗和文化有了更直接的了解。"肯尼亚记者告诉我,他们国家的狮子是不像中国这样养在动物园里的;丹麦的记者羡慕中国各地包罗万象的文化,对我来说,每一次和记者接触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小胡说。 在饭店组负责协助车辆调度的志愿者孙思思说,虽然离会场很远,但与不同代表团的沟通增强了她对非洲各国地理、语言等知识的了解,"现在我基本上能把非洲国家与地图上的位置对上号了"。 曾经有过志愿者经验的苏婧负责新闻中心的食品补充,有时候要值班到晚上12点。她觉得这一次的特别之处在于"许多记者的友善、敬业让我很受感动"。在大学主修新闻的苏婧这次终于有机会见识真正的外国记者。"没想到他们如此敬业。一次我陪一名赞比亚记者看病时得知,他已经胃疼了两天,而且当时他 刚采访完,为了赶稿子一路跑回新闻中心才导致病情恶化的。"苏婧的感动还来自许多细节。"虽然每次和记者接触的时间很短暂,但他们的一个微笑,或是一句问 候,都在传递一种友善,让我倍感轻松。" 和新闻中心相比,饭店、会务等部门的志愿者虽然体会不到面对面服务外宾的紧张刺激,但获得的锻炼同样丰富。 饭店组喻屿岑的工作是协助车辆调度,每天所有参会代表团的用车信息都是通过她这里确定后汇总到车队。"信息经常会有变化,一天确认十几次是很正常的事。这种在大活动中与多个部门沟通的工作经验是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 喻屿岑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因为这次会议的规模前所未有,她们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许多问题需要创新。"比如信息表格,是我们几个人不断摸索,才变得越来越科学。在我看来,这是走向社会的最好辅导课。"她自豪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