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66件实事件件关系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08:31 长江商报

  武昌区、江岸区、硚口区、新洲区、蔡甸区、黄陂区、汉南区召开人代会

  近日,武汉市武昌区、江岸区、硚口区、新洲区、蔡甸区、黄陂区、汉南区分别召开人代会议,分别审议通过各区政府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公布了各区2007年将要重点办理的为民实事。这些实事涉及居民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创建平安社区、特困群体救助以及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保障、农村合作医疗、转移农村富余劳
动力等群众最关心、最希望得到解决的事情,“这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武昌区·10件实事

  投入9000万办好10件实事

  数字

  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260人

  改建15个学校操场

  创建100个平安社区

  建立100个标准化的社区残疾人康复站

  本报讯(记者 王荣海 通讯员 欧新梅 刘金锋)昨从武昌区政府区长办公会上获悉,结合该区人大代表的意见,2007年武昌区将投入9000多万元为民办好10件实事。

  10件实事为:

  1.全区60个社区实现较充分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260人。

  2.改建15个学校操场;减免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贫困生的学费(普通高中“三限生”按指令生学费标准减免);建立贫困生奖学金。

  3.进一步改善群众基本医疗条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部达到市级“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

  4.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对40个社区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实施提档升级。

  5.推进社区绿化,在社区植大树1万棵以上。

  6.深入推进平安武昌建设,创建100个平安社区。

  7.加大对特困群众的帮扶力度,使每月享受实物救助的特困对象由500户扩大到1000户。

  8.对全区“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高龄独居老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养老服务。

  9.建立100个标准化的社区残疾人康复站。

  10.拆除武昌公园临街门面和部分园内建筑物,扩大绿地面积,对群众敞开。

  ■未来五年计划

  在2006年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万元GDP能耗年下降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江岸区·10件实事

  为困难家庭解决经济适用房500套

  数字:

  完成57个社区的技防设施建设

  建设1所惠民医院

  植树5万株

  提供廉租屋20套,解决经济适用房500套

  新增医疗保险8000人,新增养老保险6000人

  本报讯(记者 郭婷婷 通讯员 王世铭 石菁)刚刚结束的武汉市江岸区十三届人代会上,该区审议通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该区2007年着力办理的10件实事。

  10件实事为:

  1.完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完成57个社区的技防设施建设,使全区技防率达到85%以上,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安全感。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1所惠民医院,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建设,在后湖地区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贫困群体实施医疗保障和救助。

  3.配合“城中村”综合改造,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村改居”人员组织免费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

  4.真情关怀弱势群体,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

  5.完成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6.改善环境质量,集中整治50个扰民噪声、餐饮油烟污染源,完成中环线以内10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燃料工作。

  7.加强景观建设,美化城区环境。植树5万株,新建城市小森林2处、小游园2处、街区绿地3处、园林小景5处。

  8.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提供廉租屋20套;解决经济适用房500套;为1200户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130万元。

  9.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免费定期对全区集贸市场内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测认定。

  10.扩大社保覆盖面,新增医疗保险8000人,新增养老保险6000人。

  ■未来五年计划

  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力争实现五个突破,即本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 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全社会固定投资考核口径突破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60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其中,2007年该区将重点解决平安社区创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城中村”综合改造、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等事项。

  ■硚口区·10件实事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次

  数字:

  完成10处易渍水地段排水管网改造

  引导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

  安置特困群体就业2000人次

  免费受理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案件100件以上

  本报讯(记者 王荣海 通讯员 徐彬 周浩)记者从武汉市硚口区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上获悉,2007年该区将着力办好10件实事,其中有6件涉及困难群众。

  10件实事为:

  1.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条件,完成10处易渍水地段排水管网改造,新增健身器材20套。

  2.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拆除或改造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20台(套);集中整治居民区油烟污染点(源)80处。

  3.新建技防小区100个,居民区可防性案件下将3%以上。

  4.新建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卫生服务站,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配送直供,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

  5.引导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通过租金补贴、租金核减、配房租赁等形式落实租房制度,基本实现最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

  6.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次,推荐特殊青年就业200人次,安置特困群体就业2000人次。

  7.关心残疾人生活,实施贫困残疾人救助2000人次,对400户特困残疾人及其子女就读大中专给予学费补助,安置残疾人就业100人次;

  8.筹集资金救助1000户特困家庭,对特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

  9.实施“农民工素质进城计划”,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并确保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入学率达到85%以上;

  10.对弱势群体实施法律援助,免费受理援助案件100件以上。

  ■未来五年计划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形成东部商贸繁荣、中部商务发达、西部工业兴旺的总体发展格局。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整洁、功能完善配套、管理高效有序的绿色城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新洲区·10件实事

  八成农民将获得医疗保障

  数字

  80%的农民将获得医疗保障

  有计划地更新改造街镇场155KW泵站

  2007年新洲区预计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5%,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区政府着力办好以下10件实事。

  10件实事为:

  1.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高参合率,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2007年底前,该区80%的农民将获得医疗保障。

  2.全面落实因国家建设被征地农民“5560”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3.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险援助行动计划。

  4.将区原特困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5.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缓解特困家庭子女上学难。

  6.建立新洲区农民工维权救助和工伤保险救助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7.有计划地更新改造街镇场155KW泵站,对东部街镇抗旱的部分用水水费由区对街镇予以补助。

  8.有计划地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干旱地区群众饮水困难,扩大邾城地区自来水网的覆盖面。

  9.有计划地更新和修复邾城地区、阳逻街巷里弄的泥巴路,增设公厕、路灯、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

  10.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对全区已建成通村公路的维修养护。

  本报记者 刘渐飞

  ■未来五年计划

  预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都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累计投入400亿元。让该区跨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列。建设工业新洲,生态新洲 、和谐新洲,把新洲建设成武汉最具经济活力的、最具产业竞争力的、最适宜创业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拓展新区。

  ■蔡甸区·8件实事

  解决偏远湖区1.6万人饮水安全

  数字:

  新建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以上

  2007年计划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增长8%。明年,蔡甸区将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好8件实事。

  8件实事为

  1.启动老汉沙新天至中环段(3.5公里)改造工程,完成新天至城关段(12.2公里)改扩建工程。

  2.结合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完成中心村“湾湾通”道路硬化工程。

  3.落实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4.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基金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5.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重点解决偏远湖区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6.对纳入城乡低保的残疾人提高补助标准。

  7.新建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解决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8.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不少于4500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不低于3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以上。

  本报记者 刘渐飞

  ■未来五年计划

  预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都增长8%以上。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黄陂区·10件实事

  外出务工农民办理人身意外险

  数字:

  解决农村5.6万人饮水安全

  投入2450万元,实施水库灌溉节水改造工程

  投入1000万元支持街乡镇场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

  新建通湾水泥路500公里

  2007年,黄陂区将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0件实事为:

  1.继续为全区外出务工农民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扩建改造罗汉、盘龙城水厂,前川供水管网延伸至六指、三里、大潭,解决5.6万人饮水安全。

  3.投入2450万元,实施水库灌溉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梅院泥、夏家寺干支渠护砌20公里,更新改造14座155千瓦以上机站。

  4.继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力争参合率达到80%以上。

  5.改造前川地区泥巴路7条,安装路灯130盏,新增绿地1.3万平方米;配合旧城改造,新建50000平方米经济适用房、6000平方米廉租房;完成二龙潭公园改建扩建工程。

  6.投入1000万元支持街乡镇场加强小城镇建设管理,改善城镇面貌。

  7.优化教育资源,扩建前川三中和前川六小,新建1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

  8.落实800万元资金,启动已进入统筹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9.新建通湾水泥路500公里。

  10.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50个农家店、便民店,改善农村购物环境。

  本报记者 刘渐飞

  ■未来五年计划

  经济保持又快又好增长。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累计利用外资2亿美元,外贸出口达到1.35亿美元。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规划、优化布局、形成体系、提升功能,城市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市化率达到50%。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完成《黄陂区“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达到20%左右;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

  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较为健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500元,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其中,2007年的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6%以上,达到 2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全区财政收入增长18%,突破1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汉南区·8件实事

  特困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保

  2007年汉南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3.12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9.47亿元,增长45%;农村人均纯收入5357元,增长9%。

  在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办好8件实事:

  1.完成纱帽水厂扩容1.5万吨、第二水厂扩容1万吨、铺设第二水厂至银莲湖主供水管网。

  解读:此举将确保纱帽城区生产生活用水,解决农村5000人安全饮水问题。

  2.结合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和血防灭螺,启动纱帽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及纱帽山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完成纱帽公园二期建设工程,实现早日开园,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

  解读:该区将在明年年底前,将纱帽山古文化遗址和纱帽公园建成景点。

  3.完成纱帽集贸市场改扩建工程,优化居民购物环境。

  解读:该区完成纱帽集贸市场改扩建工程后,6万居民将从中受益,方便居民购物。

  4.免费为双下岗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开展就业培训,每户至少帮助推荐就业1人,消除零就业家庭。

  5.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特困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保范围。

  解读: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加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将区直国有特困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全年计划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扩面人数分别为:1000人、500人、200人。

  6.投资400万元,兴建区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服务条件;筹资500万元,完成区人民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和条件。

  7.投资480万元,完成薇湖路路灯建设和薇湖西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

  解读:薇湖路离区政府所在地很近。目前,这条路上没有路灯,沿途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该建设完成后,至少有4万居民将从中受益。

  8.投资260万元,完成农村1300个沼气池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解读:在农村建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避免污水四处横流。

  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

  到2011年,生产总值达53.8亿元,年均递增17%,人均生产总值达4.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年均递增20%;财政收入6.3亿元,年均递增20%,力争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539元,年均递增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汉 南 概 览

  行政区划

  公元1949年5月前,汉南地区为国民政府汉阳县所辖新滩乡和合成乡,新中国成立后将两乡合并,成立汉阳县新滩区。1956年12月新滩区改称邓南区。1957年10月,孝感地区在时为邓南区所辖的东城垸围堤垦荒,建立东城垸农场。1966年 9月,东西湖农场管理局在邓南区所辖银莲湖围垦,建立汉南农场。其后多次调整,最后于1984年1月,设立武汉市汉南区,辖四个国营农场,四个人民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乡。1997年12月撤纱帽镇,改设纱帽街;2001年 6月根据国家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将大咀乡并入纱帽街,撤销大咀乡;将水洪乡并入邓家口镇,撤销水洪乡,邓家口镇改称邓南镇;汉南区现在所辖共计为四个国营农场(东城垸农场、乌金农场、汉南农场、银莲湖农场);三街(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一镇(邓南镇)。全区共有47个村(大队),8个居民委员会。

  交通情况

  汉南区区位优势明显从地理上看,黄金水道长江穿境而过,有全年不冻港口纱帽港,港区岸线4250米,枯水季节水深10—12米,2500吨货轮可直航长江上、中、下游及海外。良好的水运条件能解决企业某些特定的设备及产品的运输问题。陆路更处全国公路交通枢纽中心,京珠、沪蓉高速公路距区政府5公里处交汇,国家“十 五”期间计划兴建的福乌高速公路也将交汇于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