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造坚强堡垒 构建和谐城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0:14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通讯员冯兆龙李栋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近年来,碑林区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拓宽发展党建工作新路子,着力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城区的龙头作用,使社区党组织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力量、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打造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亮点与精品,用浓墨重彩绘就了一幅碑林党建的新蓝图。

  商务楼上建支部

  “把支部建在商务楼上”是碑林区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新领域的有益尝试。“楼宇党建”是指由属地党组织牵头,在高层商务楼宇中设立党员服务点,建立党组织,扎实推进“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的工作。碑林区现有62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达950多户,注册资本金额1115亿元人民币,职工总数达1.4万余人,楼宇经济已成为碑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在这些商务楼宇中,聚集了上万名高层次人才,这些“知识白领”中的党员,组织关系一时无处挂靠,成了“口袋党员”,导致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成了离党组织最“遥远”的地方、基层党建最“冷清”的地方。

  碑林区委认识到,开展让党员找到组织、让组织找到“游子”的楼宇党建工作,真正使身居都市的知识白领党员有个心有所依的“家”,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区委组织部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整合各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和工作对象等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把党组织建设到楼宇中。2004年起,“楼宇党建”成了该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内容。长安路街道以楼宇内物业管理公司为依托,在高层商务楼宇集中的写字楼先行建立党员服务点,通过为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提供时事政治学习资料、政策咨询、协调处理对外关系、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服务项目,赢得了商务楼宇内单位、业主和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这种以具有一定规模、业主对党的工作认识明确、党员和员工队伍相对稳定的“两新”组织为主体,按照“建、联、挂、派”等多种灵活方式设置的党组织发展迅速,很快达到96家,其中包括高层商务楼宇党组织7家。与此同时,该区还在“六小行业”集中的体育北路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商业街联合党支部,在民营公交线路上组建了606路和709路党支部,实现了“支部建在楼上、街上、线路上”的新突破,形成了“支部+楼宇”、“支部+街路”的建党工作新模式。

  架起党群“连心桥”

  为了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让党员群众充分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碑林区充分挖掘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资源,广泛开展了“结对共建”、“1+1双联双带”等系列活动,使党员服务群众的身影遍布社区。74岁的退休党员刘康贤,老伴瘫痪在床多年,自己也患有脑萎缩,但他为社区群众服务的热情依然不减。自从2003年认领了大新社区“低保审核、发放”义务岗位后,仅有关低保政策、社区工作内容的笔记就做了3万余字。党支部书记薄亚莉说:“13个义务岗位上的老党员们为社区真是操尽了心,他们的工作撑起了社区的半边天,真是一个个‘不是书记的书记’!”

  自开展“结对共建”专项活动以来,碑林区区级机关各部门、区属企事业单位、驻地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已结成共建对子254个。针对在职党员的业余特长和居民的实际需要,社区成立了义工服务站,对860余名党员义工按照服务类型进行登记注册,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居民广泛参与的126支党员义工服务队,通过服务站定期开展“奉献社会、展示形象、共建温馨家园”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扶贫帮困、普法宣传、医疗义诊、电器维修等方面的服务。

  在“1+1双联双带”活动中,该区有效发挥了居住社区内党代表和直管党员的资源优势,以党代表帮带党组织或困难党员、有带动能力的党员帮扶困难群众的链条辐射方式,引导党代表深入社区,带头宣传政策法规,带头维护社区治安,带头调解民事纠纷,带头反映社情民意。目前,全区238名党代表和1257名有帮带能力的街道社区党员,共联系帮带了169个社区或“两新”组织党组织、1156名困难群众或入党积极分子,全面覆盖社区的结对帮扶网络体系已经初步成形。

  党建活动有平台

  当社区党员群众惬意地徜徉于图书室、健身房,方便地享受医疗、卫生等服务时,这背后不知凝聚了多少碑林区委、区政府的智慧和心血。

  针对社区党员类型复杂、服务对象广泛的实际,碑林区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先后投资940万元建起了集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为一体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划拨1300万元建起了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95个标准化社区。并多方筹措资金,为各社区建立了集救助、健身、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社区警务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聊天室、老年公寓、流动党员管理站等服务设施,筹资80万元为89个社区配备了“三机”,完善了财产设备、电教播放网点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为辖区党员群众接受道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搭建了持久有效的阵地和平台,形成了以区为龙头,街道为主体,社区为依托,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区、街、居、社会“四位一体”的服务网络。

  目前,该区已拥有各类服务设施156个,便民网点4000多个,各类学校291个,文化广场和活动场地145处,健身路径50余条,晨练、晚练活动站85个,10大服务体系、200多项服务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