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月谈》文章:岁末倾情访问“草根群体”(7)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1:00 新华网

  不要逢年过节才想起困难“草根群体”

  2006即将远去。辞旧迎新之际,对各级政府部门来讲正是总结、部署工作,“脚跟打后脑勺”的繁忙时刻。百忙之中,有一项工作必不可少,那就是“送温暖”:干部们带人扛着米、面、油等,拿着崭新的钞票,送到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手中,换来的是一迭声的感谢和由衷的笑容。年年如此,岁岁依旧。

  然而,今年的送温暖工作将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它不再是一项相对孤立的、逢年过节才有的济困之举,而是政府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所做的诸多工作之一。困难群体,将不再是逢年过节才被特别关注的照顾对象,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中最基础、最必要、最需要长效机制支持的部分。

  不是吗?由孤寡老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失地农民、流浪乞讨人员等组成的社会困难群体,当前正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软肋”。他们或失去生产资料,或失去生活依靠,每天挣扎在生存的底线上,浓厚的“底层意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在市场经济逐渐改变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的今天,我们必须看到,日渐庞大的困难群体已经成为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是否稳定的关键所在。如果正视这一现实,把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到他们身上,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就能把和谐落到实处,同时夯实我们的发展基础,可谓事半而功倍;相反,如果忽视这一群体的存在和他们的合理需求,甚至损害他们的利益,把他们进一步推向生存的边缘,那么将引发极大的不稳定,所谓的和谐也将荡然无存。

  可喜的是,中央提出和实践和谐社会理念,正在促进各级政府改善困难群体的生存境况:农民工拿到居住证,失业大学生可享受低保,流浪儿童得到心理康复治疗,拆迁户进一步分享城市化成果……2006年政府的努力历历在目。这,只是拉开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幕,在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的2007年,我们有理由对困难群体的生活改善有更多期待。

  其实,走访各困难群体,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和谐社会的期待非常具体,那就是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基本满足。满足这样的基本需要,是对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保持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就让他们再多一点笑容吧!和谐社会的价值正在于此。(辛锐)

  [1] [2] [3] [4] [5] [6] [7]

  来源:半月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