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建设建功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18:52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建设建功业

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中国铁建职工。中国铁建刘建国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建设建功业

  200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青藏铁路开通典礼期间,视察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国瑞(左二)向胡主席汇报工作。中国铁建刘建国摄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建设建功业

  2004年6月,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中)、原副部长孙永福(右)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经理金普庆(左一)陪同下,视察该集团公司青藏铁路物资储备基地。中国铁建刘建国摄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建设建功业

青藏铁路铺架到拉萨车站。中国铁建刘建国摄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组建于1948年7月,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以工程承包为主业,集勘察、设计、投融资、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监理、技术咨询、外经外贸于一体, 经营业务遍及除台湾省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总资产820亿元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2006年,世界企业500强排名485位,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0位;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排名第7位,全球最大150家设计企业排名60位。

  中国铁建拥有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简称中土公司)、中铁十一至二十五局集团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6家,分公司3家,铁道第一、第四、第五勘察设计院和上海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4个全资设计院。

  从中国铁建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简称铁一院)1956年对从兰州到拉萨的进藏铁路全线进行踏勘始,已经整整过去了50年。50年,中国铁建与青藏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5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下,在铁道部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铁建为青藏铁路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50年,中国铁建实现了“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的诺言。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经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 814公里,中国铁建铁一院设计,铁道兵七师、十师参加建设,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7月交付运营;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建筑长度1142公里,新建铁路1110公里。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开通。由中国铁建铁一院设计,中国铁建十一至二十二局集团、中国铁建北京监理公司参加了建设。

  从1956年至2006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青藏线修建成为民族幸福路、经济发展路、生态环保路,中国铁建铁一院付出了三代人的心血,在设计原则与理念上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坚持“质量第一”、“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三大理念,针对世界高原铁路病害多的特点,找出影响青藏铁路质量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冻土、线桥涵隧、机车车辆、运输控制系统、枢纽和车站等,对运输安全和运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设计工作适应施工需要,从工程建设的设计源头上保证了青藏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旱,动植物种类少、生长期短、生物量低、生物链简单,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缓慢,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长期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寒冷地区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十分困难,而且也将加速冻土融化,引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特点,从线路的选择、工程措施、站房的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选用,力求体现生态环保和节能的要求,有效地保护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针对青藏铁路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给旅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行环境、为铁路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设计上考虑努力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一条快速通过高原、全线设备实现“免维修”、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科技创新示范线,以期把高寒缺氧对人和设备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实践证明,50年来,中国铁建铁一院出色完成了青藏铁路勘测设计历史重任。

  1954年,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将军向毛泽东主席立下军令状:“一定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下。” 1958年至1984年,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设中,铁道兵战士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克服高寒缺氧、技术力量不足、后勤供应跟不上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凭借风枪、铁锹等简陋设备,打通了4010米、海拔3680米的关角隧道;在万丈盐湖上修筑了铁路,《察尔汗盐湖铁路路基试验工程》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风火山试验段,把铁路向青藏高原腹地推进,为今天再修高原铁路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青藏铁路一期的开通运营,保证了85%的进藏物资通过铁路,经青藏公路运抵西藏。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5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中国铁建管段工程特点:一是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除两个标段外,海拔高度均在4400米以上,占管段总长的79.72%。线路最高处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米,翻越唐古拉山的164.92公里土建工程段均由中国铁建施工,72.37公里地段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高海拔缺氧和强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健康损害很大,缺氧导致机械设备效率大幅降低。此外,高原气候多变,雪雨天气比重很大,一年中仅7月至9月气候较好,部分地段存在滚地雷这一特殊自然现象,对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威胁很大。二是冻土、湿地多。从清水河到安多的304公里地段位于连续多年冻土区,占管段总长的51.4%,占全线冻土区的54.58%,有厚层地下冰、斜坡冻土、深季节冻土;夏季有热融湖塘、沼泽湿地、饱和湿地和地震液化层等特殊地层,施工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

  中国铁建数万员工,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注重环保、依法管理”,弘扬铁道兵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担负起该段建设挑大梁的重任,培育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精神:承担了青藏铁路全线的勘察设计任务,591.4公里的线下土建工程施工,安多至拉萨段443公里的铺架任务及9个站后标段的施工任务;承建了全线海拔4600米以上的绝大部分重点难点工程、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海拔4900米以上的全部工程;承担了全线铁道部确定的6大试验段中的5个,建设单位确定的19项重点控制工程中的13项,攻克了青藏铁路建设“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中国铁建施工的5个试验段分别为: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公司的波纹管试验段,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公司的高寒多年冻土细粒土段(清水河段),中国铁建二十局的风火山隧道试验段、厚层地下冰试验段(北麓河段),以及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公司的岛状冻土及深季节冻土试验段(安多段)。

  13项重点工程分别为: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施工);全线最长桥,11.7公里的清水河以桥代路特大桥(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施工);全线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施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海拔达5068米的唐古拉火车站(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施工);世界最高的铁路铺架基地,海拔4704米的青藏铁路安多铺架基地,承担安多至拉萨段的铺架(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施工)。其它重点工程为巴拉大才曲以桥代路特大桥(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施工)、楚玛尔河以桥代路特大桥(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施工)、不冻泉以桥代路特大桥(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部分施工)、头二九以桥代路特大桥(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施工)、不冻泉至楚玛尔河段路基(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施工)、休玛至安多多年冻土沼泽湿地路基(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施工)、安多至联通河地震液化层及沼泽湿地路基(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施工)。

  中国铁建承建的5个试验段之一的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坐落在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1摄氏度,氧含量10.87千帕,不到内地的一半,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0.13千帕,是公认的“生命禁区”。2001年10月该隧道开工后,担负施工任务的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经过200余次试验,11月26日,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并正式投入使用。从此,整个隧道实现了24小时弥漫式供氧,相当于把海拔高度降低了1000米,减轻了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项成果不但在全线推广,而且还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创下了在“生命禁区”连续施工两年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风火山的多年冻土深达100米,是世界高原地质的典型代表,有厚层地下冰、富冰冻土、含土冰层等,是青藏铁路全线不良地质最集中的地段。为解决高原冻土段打隧道这一世界级科技难题,解决好施工的关键温度控制问题,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的技术攻关组,于高寒、极度缺氧情况下,在隧道里连续奋战了21天,通过对无数组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终于找到了开挖和支护的合理温度,解决了冻土区施工“温度低了,混凝土无法凝固;温度高了,围岩又会遇热融化,造成滑塌”这一非常棘手的技术难题!2002年10月19日13时30分,风火山隧道贯通。它的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高原冻土隧道施工技术难题已成功突破,这一事实,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高原多年冻土带综合施工技术”,200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藏铁路经过地层分布着多年冻土、岛状冻土、湿地和地震液化层等重要不良地质,加之高原缺氧给人身保健带来的难题,没有成熟的技术与措施可供应用,中国铁建针对攻克“三大难题”展开了科技攻关,共设立科研课题14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有168项工程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

  为切实做到了环保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和谐发展,中国铁建施工沿线的植被、水源、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受到了高度珍惜和爱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各单位的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采石场和营地等均已恢复。6年来,有2个单位被评为青海省环保先进单位,5个单位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环保先进单位。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六部委、八部委以及国家人大环资委等历年组织的检查中,对中国铁建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面对高原人类生存禁区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铁建“以人为本”,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以赴搞好以高原病防治和鼠疫预防为重点的卫生保障工作。全系统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2个,二级医疗机构9个,卫生所、保健站93个,建立8个大型制氧站、10个高压氧舱,高峰期共派出卫生人员283人。承担的《青藏铁路施工及运营期间劳动卫生与保护、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获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正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在青藏沿线进行河水交货试验获得成功,解决了施工人员饮用水问题,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在风火山建立制氧站,隧道施工实现弥漫式供氧,得到了全线推广;在2004年8月19日在中国兰州召开的第6次世界高原医学会议上,中国铁建13人参加会议,多篇论文在会上发表。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经过广大医护人员的努力,卫生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高原病零死亡和鼠疫零传播的目标,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中国铁建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全系统有4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9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6人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 14个集体被评为省部级先进集体,37人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6个集体获火车头奖杯,41人荣获各省五一劳动奖章,9个集体荣获各省五一劳动奖杯,22人被评为总公司劳模,5个集体被评为总公司先进集体,180人被评为青藏铁路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先进个人,38个集体被评为青藏铁路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先进集体。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余绍水代表青藏铁路参加全总组织的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事迹报告团,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的亲切接见;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余绍水、二十局集团况成明、十四局集团刘燕、十七局集团邵尧霞等同志代表总公司系统3万多名参建职工,参加国资委组织的全国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演讲时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同志的亲切接见。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新华社《依靠科技破解世界难题—记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况成明》一稿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广大建设者学习况成明同志“不畏艰险,勇于创新,关心群众,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李金诚,全国劳动模范罗发兵、程红彬、于进江,全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邵尧霞,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余绍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申平、许兰民、况成明、卓磊、韩利民、严新金、楼文虎、解方亮、敬廷银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名字将镌刻在青藏铁路线上,永远载入中国铁路建设史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