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订单培养”破解“技工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5:00 光明网

  ●广州对高级技工的需求缺口达11万人

  ●东部沿海三大制造业基地全部面临技工短缺危机

  ●五年内中央将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

  近日,有两则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是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工信息化论坛”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制造业基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全部面临技工短缺危机。

  二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技工荒”,一些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尝试采用“订单培养”方式进行破解。

  “技工荒”依旧在蔓延

  一项统计表明,广州市劳动力市场对高级技工的需求缺口达11万人。整个广东省目前有478万工程技术从业者,其中高级技工仅占4.2%,且年龄偏大。

  这不是孤立的情况。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技工荒”依旧在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即使开出高薪,也招不来能用的技工。浙江省宁波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调查显示,去年底宁波从事制造业的工人为120万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为34万人,高级及高级以上技工只有近2万人。宁波市企业高级技师、技师缺口达74%,中高级技工缺口达68%,初级技工缺口为45%。

  未来的情形同样不乐观。根据浙江省绍兴市发改委的预测,今年绍兴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6万个,“技工荒”问题虽然得到了初步缓解,但高级技工和熟练工“缺口”仍旧达16万人。一份抽样调查则显示,今后3—5年,浙江省内规模以上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将增长200%以上。技工缺口最大的是高级技师,达93.8%,技师、高级技工、中级工缺口率在50%以上。而上海地区年均高级技工的需求也将达到1.8万人。

  即使普通技能岗位也有很大缺口。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像电工、钳工、车工、焊接、制冷工等技术工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只有几千人,而现在缺口已经达到40万人,其中仅数控技术工一项就缺口10万人以上。

  “技工荒”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产品以低端为主,资源消耗大,安全事故多。这些都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关。”他认为,技工短缺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如认识有待提高、发展不平衡、办学模式有待改进等。

  技工成长缺乏环境

  面对“技工荒”,许多企业首先想到的是用高薪去四处挖技工。

  不久前,杭州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为找到一名称心如意的维修工,曾开出了月薪上万元的优厚条件,但前来应聘的却没有几个,倒是有几个刚毕业的本科生被吸引过来,但他们完全不懂修车,只能来去匆匆。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意识到个体招聘时的局限性,于是在一些地方,企业纷纷组团外出招贤纳才,但是结果也不尽如人意:2005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劳动就业部门带领本市的49家企业,赴东北招聘中高级技术人才,当时有2660名应聘者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其中40%为中高级技工。这些企业负责招聘的人满心欢喜回来,结果等到“五一”长假过后,只有100多人来宁波上班,后来稳定下来的更少,只有37人。

  高薪聘请来的员工要么请不来,要么留不住,在企业看来,有很多原因:对那些老技工来说,现在技术更新快,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对新技术的接收能力差,空有经验却操作不了机器;而对年轻人来说,所应聘的技术职位对经验要求很高,空有先进的技术知识也不成。难怪全国最大的塑机生产企业——海天塑机公司负责招聘的人无奈地说:“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是一个断层,找一个本科生,一个研发人员相对容易,找一个好技工真的很难。”

  高级职业教育却培育不出高级职业技工,原因何在?

  一位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高级技工告诉记者:“职业技工必须要有经验,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也要有失败的经验。现在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往往实践经验太少,关键时刻容易手‘软’。过去体制下,我们能培训出很多高水平的技工,那是因为由国家来承担新手在技术磨练期造成的损失。而现在,新手加工产品,质量好坏必须自己负责,而任何一个微小的加工失误就可能让一个价值上万元的设备零件彻底报废。这种责任,一个年轻又没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能负担得起吗?他又怎么敢去负担?”

  一位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也承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但现在的环境还不能够满足技工大规模培养的要求。目前许多企业只顾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人才培养,不注重人才的储备;一些技术人员也没有‘沉下去’,而是抱着‘骑牛找马’的心态。”

  人才培养如何追上市场需求

  “技工荒”的出现,表明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出现了断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人才培养周期决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专业教育都存在着或长或短的滞后性。职业教育不可能像普通的供求关系那样,对市场作出快速敏感的反应。劳动力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产生对某一职业的特定需求,但是相关的职业培训在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后,要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这么长时间之后,市场的需求量很可能改变,即使需求量不变,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及时对市场人才需求做出反馈,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向市场化转身,“校企合作”的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这些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并依赖市场生存。

  在及时获得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方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使出了自己的招数。该学院内有一个独特的二级学院:院长不是学校的正式员工,不在学校办公,不领学校一分钱,却全权管理着学院的工作,参与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实行这一独特管理体制的正是2000年7月成立的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

  在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创办前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内部领导层就让谁来当营销管理学院院长一事展开了激烈讨论。很多人认为,二级学院院长理所当然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内部派人担任。但院党委书记陈国方却力主聘请企业的人来当院长,他解释说:“聘请企业的人来当院长有几个好处:一是学校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能把企业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二是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毕业出路问题;三是这种紧密型的校企合作,能极大地改善教学条件。而且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的这种管理机制丝毫不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实践证明,我们这条‘校企合作办学’的路是走对了。”雅戈尔营销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聪感慨地说。经过六年努力,在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毕业的学生中,已有60余人在雅戈尔服饰公司总部与全国各地分公司工作。此外,学院为雅戈尔公司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计1215人次,几乎涵盖了所有分公司与大型专卖店人员。

  王聪说:“这些毕业班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专业工作后,他们的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都明显超过了用其他方式招聘进企业者的平均水准。”雅戈尔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李如成则把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比喻成“雅戈尔的黄埔军校”。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许多职业技术院校也正在采用“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为企业定制专门领域的职业技工。如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共同搭建职工培养体系,与沿海地区的众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等。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种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挂钩的做法,可能在操作上受限于某些企业,缺乏广泛的适用性,但对有些高职院校来说,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专家们认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在外部条件如此有利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相信“技工荒”问题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有效解决。

  

“订单培养”破解“技工荒”

  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职业教育在面对劳动力市场时的滞后性。张治平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