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传统泥火盆成农民致富新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8:27 千华网

  鞍山日报消息 (吴庚秀 记者 朱玉龙)随着天气转冷,在满族农民的家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泥火盆周围,泥火盆里坐上装满酸菜、粗粉条、五花肉的红铜锅,火盆边放着蒜酱碟,边食边叙。23日,记者在岫岩采访时了解到,现如今这个满族最传统的生活用器在满乡艺人的手中竟变成了艺术品,不但中用还让人赏心悦目,身价大增的泥火盆,成了岫岩农民致富的新产业。目前,岫岩已有上千人搞起了泥火盆产业,年人均增收5千余元。

  在岫岩朝阳乡北茨村农民康祥月家中,10多个农妇聚在一起切磋泥火盆的制作技艺。康祥月高兴地告诉记者,制作出的泥火盆还没等外销,就被各地的客商抢购一空,入冬以来她们村60多名农妇靠制作泥火盆人均收入3000多元。

  说起泥火盆这种传统工艺被重新发扬光大的原因,人们都要提到岫岩石庙子镇80多岁的老艺人朱如坤,正是他这些年来对泥火盆艺术的执着,使得这门工艺得以延续。

  朱如坤生在一个满族大家庭里,幼时便得到长辈传授,对泥火盆艺术十分痴迷。老人潜心于泥火盆艺术,经不断揣摩完善,终使其焕发出光彩。朱老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对吃的东西越来越讲究,在泥火盆里放满炭火,上面放个红铜锅,里面装满酸菜、粗粉条、五花肉,火盆边放着蒜酱碟,我们满族人管这叫“吃锅子”。如今这种传统的吃法越来越受人喜欢,因此泥火盆的市场也越来越火。

  据朱老介绍,去年他做了600多只泥火盆,赚了2万多元。在朱老的带动下,岫岩各地的农民也都研究上了泥火盆,在岫岩满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哨子河乡,如今就有400多名农民在制作泥火盆,虎岭村的200多户农民更是远赴省城拜师,不但艺术水平得到提高,还为产品找到了销路,今年他们户均增收都在万元左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