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以爱抗艾 12·1世界艾滋病日特别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20 长江商报

  三个艾滋家庭的“抗艾”故事

  “艾滋病”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可是很多人听到它时还是会感到莫名的恐惧。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个属于艾滋病患者自己节日的前夕,记者走进了艾滋病患者的家庭。这些人虽然患上了绝症,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他们心里还装着别人。他们和平常人过着一样的生活,他们也在顽强地同命运
抗争。

  今年12月1日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

  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世界卫生组织(WHO)性病防控合作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介绍,设定这一主题的背景是,艾滋病在全球流行的形势仍非常严峻。我国防治艾滋病工作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而把握这一重要关口的唯一措施就是履行承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履行遏制艾滋的承诺。

  艾滋病(AIDS)是“获得(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我们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充满各种细菌、致病微生物的。在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的保护下,我们才不至于受到它们的侵入、滋生各种疾病。而艾滋病病毒的致命之处就是侵入、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使得人类丧失了对外界细菌、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染上了艾滋病后,人体就变成了不设防的城市,即使是微小的感染也可成为致命的病灶。它已经成为人类的可怕杀手。

  大冶市防治艾滋病走在全省前列

  三个艾滋家庭的“抗艾”故事本报讯 (记者 胡梦) 2003年,大冶成为国家第一批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吴电宝所在的金牛镇有艾滋病患87人,这占到大冶市艾滋病患者的79.8%。但是通过各种措施的实行,大冶市在防治艾滋病工作方面走到了我省前列。

  

  对抗艾滋病主要是防和治,在治疗方面,大冶市投入287万元用于因受血感染艾滋病问题的处理,明确大冶市人民医院和金牛医院为艾滋病定点治疗单位,对所有109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均建立了档案,感染者每年定期进行两次全面检测,及时筛查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病人,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50人。

  

  涉性服务人员、出入境人员、性病病人、长途卡车司机、外出返乡人员、孕产妇等人群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2005年该市共监测各类高危人群3295人,发现感染者8人,特别是在去年年底在对城乡结合部娱乐场所进行监测的时候,检测28人,发现了4名感染者;同时,还加大了自愿咨询检测的力度,建立了疾控中心等6家自愿咨询检测点,共有502人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发现感染者19人。目前该市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性途径感染的比例明显上升,在外来流动人口中也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通过积极推进100%安全套项目,结合全国暗娼监测点,组织2次涉性人员的体检,共体检487人次,发现感染者4人,同时加强外展宣传活动,免费发放安全套16000只,宣传折页近万份。通过深入宣传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及与业主、涉性人员访谈,促进了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行为改变,性病漏报率从71%下降到20%以下,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8%提高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从36%上升到85%。

  

  大冶市实施“一对一”帮扶活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市直有关企业,分别组派一个帮扶小组,帮助一户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家庭。目前全市共有50个艾滋病家庭59名感染者接受了帮扶,各种物质及资金折计人民币61970元,扶持生产自救项目9个,改建维修房屋4户。有的艾滋病贫困户己成为当地有名的西瓜种植大户、养猪专业户。

  背景

  大冶市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截至2006年5月31日为止,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09例,死亡24例。其中,经血传播和性传播是主要途径。在国家示范区和全球基金项目的推动下,大冶市在依法防治、疫情监测、医疗救助、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生产自救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艾滋病患者人物谱

  哥哥去了弟弟娶回艾滋病嫂子

  李明? 晓晨(随州均川镇)

  晓晨·2000年,丈夫李成河南卖血,次年死于艾滋病。

  ·2003年6月,她检测出感染艾滋病。

  李明·健康人,现为晓晨丈夫。他是李成堂弟,李成死后一直悉心照料晓晨,两人于2005年2月结婚。

  晓晨(化名)的命运一直都不顺。中专刚读了不到一年,5岁的弟弟突发神经根炎,晓晨被迫离开了校园,回家帮忙照顾弟弟。1994年2月的一天傍晚,晓晨匆匆忙忙赶往镇区药店为弟弟买药,遇到了诚实善良的李成(化名),三年后晓晨嫁给了李成。婚后不久,一场暴雨,把半间房子冲倒了,一家人不得不寄住在邻居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年底,李成进城时被车撞伤了腿,花了6000多元,家里的债墙,也越累越高。

  2000年9月,李成和晓晨从地里干完活回来,同村的好友进屋告诉了他们一个“生财之道”——到河南去卖血,一次可挣500多元。

  2001年春,李成到河南卖过3次血后,脊背疼痛,随后浑身消瘦不思茶饭。一个月后,李成到随州市内一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胰腺癌”。几个月后,李成撇下晓晨和两个女儿走了。半年后,医院通过先期提取的血清样本化验后确定,李成死于艾滋病。

  小叔子帮嫂子走过人生低谷

  丈夫突然离去,晓晨感觉天塌了下来。她几次寻求解脱,在亲人和邻居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她才打消了念头。然而,为丈夫治病债务添到了4万多,还有两个女儿在读书。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到了她一个人身上。

  就在她将再次陷入绝望的时候,丈夫的堂弟李明(化名)从外地打工回来了。李明是李成大伯的儿子,比李成小四岁。

  那年秋收时节,晓晨犯了心绞痛,家里十亩小麦无人收割,她欲哭无泪。这时李明顾不得自己家的农活,赶来帮忙。为赶在雨季前收割和捆完小麦,他一连几天早上四点钟就到田里收割,晚上往往披星戴月回家。忙了一星期,十亩小麦全部收完后,他却瘦了一大圈。

  农忙过后,闲下来的晓晨又想起了丈夫,精神委靡不振。李明看到嫂子闷闷不乐的样子,用多年的闯荡体会开导嫂子,让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2002年10月,李明决定到深圳打工,以补贴晓晨一家人的生活。晓晨决定和他同去。晓晨在一家鞋厂找到了工作,李明到鞋厂附近的工地做工。

  晓晨所在的鞋厂劳动强度大且伙食不好。为照顾好她,李明专门租了一间民房,买来煤气灶、锅、碗等用具,每天下班后买菜为她开小灶。

  “和爱人走完余生,是我最大的快乐”

  2003年6月,晓晨经常高烧不退且咳得厉害。起初她以为是得了感冒,就到厂医务室打针。断断续续地治疗了三个月,李明见她实在撑不住了,便带着她回到老家休养。随着该镇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晓晨开始怀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她偷偷到当地医疗部门检测,结果让晓晨顿时昏厥过去。但是,李明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收拾齐备,全部搬到了晓晨家,对躺在床上的晓晨说:“嫂子,从今以后,我就住你这儿了,你的家就是我的家。有我吃的穿的,就不缺你吃的穿的,让我照顾你一辈子吧。”

  听到这些话,晓晨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怎么也不愿意,但固执的李明说啥也不走。听说唯一的儿子要和一个艾滋病患者结婚,李明的父亲怒气冲冲地把儿子连同晓晨一起臭骂了一通。李明走到父身旁扑通一声跪下,说:“如果你不支持我,就让我长跪在这儿,直到你点头为止。”看到儿子心意已决,李明的父亲接纳了晓晨。

  2005年2月,两人终于走到一起。举行婚礼那天,许多人都来祝贺。婚后,李明对晓晨更加关心。作为一个壮年男人,他虽然对夫妻生活有种本能的渴求,但由于晓晨的身体很差,他从不主动要求。偶尔的几次,他总是要小心翼翼地戴上安全套。

  在李明的鼓励下,晓晨开始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开导下,晓晨克服了吃药时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开始治疗。在李明的精心照料下,晓晨恢复得很好,精神也好多了,除了可做些家务活外,有时还能和李明一起到田地里干些农活。

  采访中,晓晨说,她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能和李明共同走完余生,是她最大的快乐。

  昨日,记者从随州市均川镇卫生院温馨家园获悉,目前晓晨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很好,她的爱人李明并没有感染上艾滋病。

  本报记者 谭经田

  通讯员 苏子后

  “如果有一处自己的鱼塘,我会放弃补助”

  木米 (随州均川镇某村)

  ·1995年,到河南卖血,当时一个星期卖3次。

  ·2003年3月,木米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在家人的劝慰下接受治疗。 丈夫患有腰肩盘突出和骨质增生。现夫妻俩最大的愿望是想承包个鱼塘。

  11月23日,鄂北小镇随州均川镇某村已经是寒风凛冽,听说记者来了,木米(化名)连忙从屋里迎了出来,笑呵呵地跟记者握手,精神状态看上去还不错。

  木米一家三口人住在两间平房里面,房子显得有些陈旧,是政府扶持建造的,木米将屋里收拾得倒是挺整洁。

  木米告诉记者,1995年11月份,有些河南人到均川镇挨家挨户收血,第一次卖血尝到了甜头的均川人,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置家的门路。当时不少人结伙到河南卖血——为了盖房子、供孩子上学。而他们却浑然不知,一场灾难正在悄悄降临,甚至为卖血换来的钱而沾沾自喜。木米也不例外,在别人的带动下,她也加入了卖血的行列。

  木米回忆说,她当时一个星期就卖了3次血,第一次抽血的时候就被抽晕了过去。“因为家里没有钱用啊,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为了补贴家用,还是不得不去卖血。”

  后来,木米从电视上看到,卖血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毒,她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感染上了。2002年10月她去查血,医生告诉她可能感染上了艾滋病毒。2003年3月,木米的猜测得到了印证。

  “当时确诊时,医生瞒着我通知了我的家人。那一刻,我感觉到没有必要活在世上了。”木米说,“看到别人在一起聊天,想过去凑一下热闹,结果别人看我来了都散了。我感觉到活在世上没有意思,死了就不会染给别人了。”

  患上艾滋病以后的木米,干活没有劲,有时候连走路都很艰难。最严重的时候,浑身上下不断地长疮。在家人的劝慰下,木米到均川镇卫生院温馨家园去接受治疗。渐渐的,身体有了好转,心态也变得乐观起来。

  “开始心里有些想法,但是孩子还没有抚养成人,心里还是牵挂着孩子。同时还是盼望着有一天能把病治好。”木米告诉记者。

  木米的家里除了一亩多田地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木米的丈夫古工(化名)患有腰肩盘突出和骨质增生,幸好,木米治病是完全免费的,这才稍稍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木米说,对于他们这些艾滋病患者,政府每人每月给他们10元钱的补助。但是,木米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现在就想搞个鱼塘子,我老公有养鱼的技术,但就是没有资金铺底。如果政府能帮忙建一个鱼塘子,那我宁愿不要政府的补助。这部分补助可以转给其他人。”

  “我们现在还年轻,就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鱼塘子。总是伸手向政府要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记者离开时,古工夫妇再次跟记者表达了这个愿望。

  本报记者 谭经田

  “生产自救小组” 艾滋病患者的自爱会

  吴电宝 (大冶市金牛镇)

  ·1995年到河南驻马店卖血挣钱。

  ·2003年8月27日吴电宝被确认为艾滋病患者。同年接受治疗。

  ·去年3月他牵头成立“大冶市艾滋病人生产自救小组”。

  昨日,记者来到大冶市金牛镇吴电宝的家,记者一下车主动伸出手,他显得很开心。已经进入严寒的冬季,吴电宝只穿了一件毛衣和一件单薄的外套,他说,以前身体可能受不了,现在没问题。 11月8日受濮存昕的邀请,吴电宝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世界艾滋病日的文艺演出。

  走进吴电宝的家,家中的陈设跟其他普通的农民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特殊的就是连接卧室和堂屋的小屋墙上挂着一个牌子,那上面写着去年3月他牵头成立的“大冶市艾滋病人生产自救小组”,先后有17位艾滋病感染者参加。

  卧室的墙上也贴满了“防艾”宣传画,以及他和“防艾”大使濮存昕等人的合影,他和妻子女儿的合影最令人欣慰,因为他们的笑容是那么自然、开心。

  卖血感染上艾滋

  吴电宝今年31岁,1995年到河南驻马店卖血挣钱,一年多的卖血经历让他感染上了艾滋病。2003年5月,吴电宝开始发高烧,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2003年8月27日吴电宝被确认为艾滋病患者。绝望的吴电宝痛苦地在床上呻吟,恨自己不能再撑起这个家。妻子每晚躲在角落哭泣。

  女儿在学校里也受到其他人歧视,听说自己的孩子和吴电宝的女儿同桌,村子里一个村民要求调开,吴电宝便到学校找老师说理,由于他的坚持,女儿在学校没有被区别对待,但是吴电宝仍然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2003年,大冶成为国家第一批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对艾滋病人实行免费检查、免费治疗。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吴电宝的病情好转了,只是需要继续服用抗病毒的药物。

  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吴电宝家门前有一片荒地,他开荒种起了西瓜。第一年西瓜丰收了,但吴电宝喜悦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许多人不敢买他的瓜。当地民政局还有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得知此事后,带头买起吴电宝的西瓜,这让沮丧的他又感到了温暖。

  桂希恩教授2004年来到金牛镇看望艾滋病人,对于吴电宝的乐观,桂教授表示赞赏,并且私人拿出1500元为吴电宝修了猪圈,大冶市民政局为他买了饲料和猪苗。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了,吴电宝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大冶市除了实行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外,还实行政府和艾滋病人“一对一”帮扶政策,副科级以上的干部每年要和自己结对子的艾滋病人见面交流,资助2000元左右给艾滋病人用于生产自救。吴电宝说今年市里的领导来了两三次,送来了米和油,他说,患病以来,社会给予的精神鼓励远远大于物质上的帮助,因为,艾滋病人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关爱。

  牵头成立“生产自救小组”

  吴电宝开展生产自救的事情,让金牛镇的艾滋病人看到了希望。去年3月他牵头成立的“大冶市艾滋病人生产自救小组”,先后有17名艾滋病感染者参加。平时大家自己投资养猪、种地,农忙的时候就相互到对方家里帮忙,大家齐心协力,一同生活。每个月10号,全镇的艾滋病人都要到镇上去领药,这时大家聚在一起,谈心、交流。

  吴电宝说,绝望到自强这个过程,让他明白了很多,仿佛重新活了一次。他说,不要歧视是对艾滋病人最大的鼓励。

  本报记者 胡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