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感动校园”人物·志愿者篇 母子同赴艾滋村为孩子送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21 上海青年报

  本报昨天报道了三年中五进艾滋村的上海中学高三学生邓贝西的事迹。11月17日,邓贝西第五次进入艾滋村,本报特派记者专门陪同他共赴河南,亲自体验了一回对他来说很普通对其他人来说却是极其难忘的爱心之旅。

  记者刘晶晶特派记者吴志晖

  一路颠簸到达目的地

  从上海到塔木村(化名),没有直达火车,路上要14个小时。17日下午4点50分,和邓贝西、邓妈妈一行五人登上了去河南商丘的火车。第5次进村,邓贝西仍随身带了两大包书籍用品。

  早晨5点不到,火车抵达商丘市。当地下着雨,在火车站门口找了约半个小时,找不到车,一说要到罗叶县(化名),司机就摆手说不去。好不容易找到一辆普桑,从司机处了解到,塔木在当地是比较落后的村,过去要50多公里,本来就没什么外人去,自从河南公开艾滋病情况后,当地人也不太往那边跑了。

  一路颠簸得厉害,邓妈妈说,现在的路已经过整修,前两次来的时候路况更差,上身如果不趴在大腿上,车颠簸时头很容易撞到车顶。

  到塔木才6点多一点,先去吃早饭。邓妈妈要大家多吃点,因为进村后,一般不再吃东西喝水了。邓贝西前几次过来的时间行程跟这次差不多,从早上7点多进村到下午四五点出村,一天就吃一顿饭。

  7点多,邓贝西一直以来的联系人老朱出来接记者一行。老朱的妻子也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小儿子出生时受到母婴感染,而他和3个女儿较幸运没被染上。他一直致力于为村里争取外界的援助,但工作很艰难。“小邓对我们帮助很大,很多对外的联系都通过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真不容易。”老朱说。

  在老朱断断续续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塔木村全村人口2800左右,感染者有700多名,几乎每户人家都有1个,目前死亡的已有300多人。

  邓妈妈说,前几次见过的人,好多都不在了,有些人家全家都没了,只留下当初用卖血钱造的楼房空关着。

  给孩子们一一发书

  进了村,“先去发书吧。”邓贝西说。

  先去了小迎的家,因为病情已是晚期,孩子退了学,邓贝西每次来都要把书送到他家。孩子的父母都是感染者,父亲死后母亲离开了村子,留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没什么家具,支了两张用木板铺的床。

  因为疾病和长期的营养不良,13岁的小迎看来比同龄孩子矮小很多,药物的影响,让他的脸色显现出青黑色。邓贝西把文具用品和书籍一件件交给他,慢慢交待,他认真地听着,打开每样东西细看。离开时,他走到邓贝西的身边,拉着衣角轻声说:“哥哥你走我不送了。”

  随后来到的一户人家,夫妻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两人身体都越来越差,不能进行大劳动量的工作,收入也越来越少,供几个女儿读书更困难了。说着说着女主人就哭起来,邓贝西也不作声,只是默默地放下书。

  临走时,一抬头,看到的是墙上整整齐齐贴着的学习奖状。

  邓贝西结对的孩子冉冉病情也到了晚期,病情渐渐严重。“现在孩子越来越少说话了。”爷爷告诉记者。邓贝西一出现,小女孩就有了笑容,粘在“哥哥”身边不肯走。邓贝西摸着冉冉的头,和爷爷随便聊着天,那样子,就像一家人。

  ■记者感言

  邓贝西希望用他的微笑去感染村里人

  邓贝西不是个多话的孩子,路上他都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即使面对记者采访,也是问一句答一句,老师都说:“这孩子太低调了。”

  但一进艾滋村,村里人就围拢到邓贝西周围打招呼,他也熟门熟路地跟乡亲们家长里短地唠着嗑。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的话更多,脸上一直满是笑容。邓妈妈告诉记者,他想用自己的微笑感染村里人。“生活也是有阳光的”。看到他的笑容,似乎真的可以化解现实中的沉重,看得到希望。

  他的行为一直得到家里和学校的支持,希望他能继续走下去,希望更多社会力量能成为他身后的更强有力的支撑,让爱惠泽四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