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多天沿江寻觅 白鳍豚不见芳踪院士呼吁:长江休渔1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09:3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武汉11月28日专电(驻鄂记者钱忠军)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乘坐两艘480马力的机船,本月上旬从武汉下水,向上游的宜昌与下游的上海进发,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长江白鳍豚寻访考察。20多天过去了,有着“长江女神”美誉的白鳍豚依然芳踪不现。“长江女神”或已消亡的阴影正笼罩参加寻访考察的科学家。

  在前不久结束的三峡工程科技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呼吁
,为了让长江鱼类休养生息,应在长江实行长期禁渔,比如休渔10年。

  据介绍,在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一或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白鳍豚、江豚、胭脂鱼等,种群数量逐年减少,仅相当于10年前的十分之一。长江淡水鱼类的衰减并不止珍稀种类。监测数据显示,1964年,宜昌断面鱼苗径流量是45亿,到2001年只有几亿了,2005年,监利断面鱼苗径流量仅有0.5亿。

  长江水利委员会在网上公布的其最新完成的“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研究报告中指出,长江流域的370种鱼类,已有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农业部渔政局统计,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种苗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亿尾,下降到目前的4亿尾。

  “如果按现有速度继续衰退,40年之内,长江淡水鱼类有可能灭种”。曹文宣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显得忧心忡忡。

  作为对长江淡水鱼类研究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者,曹院士目睹长江淡水鱼类的衰减。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曹院士曾在鄱阳湖进行科学考察。“当时50多公斤的大鱼时常可见,渔民一起网,捕起的鱼都在15公斤以上。”

  曹文宣说,因为过度捕捞,长江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在捕捞设备和手段先进得多、规模大得多的情况下,长江天然捕捞的渔获物已比50年前下降了80%,而且成鱼越来越少。”他说,长江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成鱼一般在5公斤以上,一条能够产卵的青鱼至少要3年才能够长成熟。但是,目前,长江捕捞的绝大部分家鱼都是出生后仅生长半年左右的当年幼鱼,2.5公斤以上的个体仅占2.2%。

  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陈毅德表示,长江流域分布着各类渔船2万多艘,专业捕捞渔民5万多人,另有兼业捕捞渔民20多万人,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日益衰退;而各类捕捞非法作业又进一步加剧了衰退的趋势。

  “为了增加可产卵的繁殖群体数量,长江鱼类资源的保护,应以保护幼鱼为重点,扩大补充群体的规模。”曹文宣认为,目前长江中下游虽然每年4月至6月禁渔,但7月开禁后仍大量捕捞幼鱼,因此,他建议长江实行长期禁渔,采取多种途径让渔民转产,以恢复资源。当资源得到恢复后,可开展游钓业或限制捕捞规格和数量的捕捞业。

  中国白鳍豚研究专家--陈佩薰教授双手抚摸着白鳍豚"珍珍"的标本,脸紧贴着它的头。陈佩薰说,今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白鳍豚很可能减少到只剩少量残余个体。即使再采取拯救措施,也将会因为近亲繁殖和基因退化,导致有着两千万年历史的白鳍豚不可避免地彻底灭绝。

  "善待动物吧!否则动物的现在就是人类的未来。"

  

20多天沿江寻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