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财长敲中国金融大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0:46 环球在线 | |||||||||
7月份从华尔街移驾华盛顿的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M.PaulsonJr.)向来有“中国通 ”的美誉。在9月19日首次访华之前,他特意在13日的公开演讲中为此行树立了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中两国的繁 荣紧密相连。鲍尔森呼吁中国政府让人民币更具弹性,同时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虽然这个论调有些“老生常谈”,但华盛顿 仍希望这位“财神爷”能凭借他过去在中国的高层内线,为这次访华之行带来生机。
“这么多年以来,鲍尔森是我们解决美中经济不平衡最大的希望。”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SanFrancisc oState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丹尼尔·温施尔(C.DanielVencill)对《华盛顿观察》周 刊说,“鲍尔森要游说美国官民各界加强对中国的理解,对中国的改革要更有耐性;而他在中国时,则应表现出对中国银行结 构性弊病的洞悉,继续向中国施压,加速其改革。”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副教授李·布兰 斯提特(LeeBranstetter)对鲍尔森此行则没有如此大的期望。他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尽管鲍尔森 过去作为高盛集团的董事长时,和中国很多高官有私人接触,但是这些人脉并不意味着他的访华之旅会卓有成效。中国的最高 决策层会说:‘你的建议都是对的,长期而言,提高人民币汇率、开放金融市场都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是短期之内,不能一蹴 而就’。”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HopkinsUniversity)国际关系学院(SAIS)教授、世界银 行前驻中国首席代表鲍泰利(PieterBottelier)的眼光则比前两位学者更加深远:“美中两国在最近6到1 2个月中因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朗问题,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因此,鲍尔森此行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经济交往。为美中关系 在政治外交上相互走近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背景能帮上鲍尔森多少忙? 华盛顿明明知道在金融改革上压中国就范,颇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却仍是对鲍尔森此行满怀希望,关 键就是看重了他的中国背景。60岁的鲍尔森在入主美国财政部之前,曾在世界知名的高盛集团(GoldmanSachs )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有丰富的对华商业、交往经验。按温施尔的话说,他自从1990年以来为了高盛集团到访过中国 73次,在那里已经建立了很好的信用。他和中国的银行家、投资人、商人打过很多年交道,这些人都信任他。 “鲍尔森会以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小心推动实施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策,以便为美国的贸易赤字减压,让中国 市场更欢迎美国的出口。”温施尔预测道,“鲍尔森支持《京都议定书》,是一个‘绿色财政部长’(GreenSecre taryofTreasury),他可能还会试图推动中国的环保进程,将美国公司更多的绿色投资项目带到中国。” 鲍尔森能做到财政部长的位子,的确是和他的背景有关。他的前前任保罗·奥尼尔(PaulO'Nei ll)虽然是个成功的商人,但并不知道和中国打交道的细节问题;之后的约翰?斯诺(JohnSnow)在当上财长之前 是做铁路生意的。而鲍尔森此前所在的高盛公司在中国市场十分活跃,和中国决策层有频繁的接触;鲍尔森本人也知道中国的 金融官员们是怎么想的。 美国宾翰顿大学(BinghamtonUniversity)社会学教授詹姆斯·彼特效斯(JamesPet ras)认为:鲍尔森对中国所知的确多于两位前任,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所来自的社会领域决定了他的对华经济政策。 “鲍尔森来自华尔街,而他的前任斯诺和奥尼尔都是来自美国的制造业。华尔街一向有经济自由主义,崇尚自由市场 的传统。”彼特效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我预计这次鲍尔森到中国,不会花大力气要求中国提升人民币汇率,而会要 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和摈除商业壁垒,尤其会将在银行体系中实现更多的市场化,作为重点话题。同时,他会为外国资 本得到中国政府认可而在合资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持股份额摇唇鼓舌。” 然而,本刊采访的大多数学者仍然对鲍尔森此行的成果持保留态度,认为此次鲍尔森要和中国谈的两大主题:放开对 人民币汇率的管束,以及建立自由的金融市场,都是中国声明要自己做主的事情。 “说到底,美国的财长就是个主管财政的官员,他不是专业的对华外交官,因此,鲍尔森的背景优势并不一定就能帮 他左右中国的政策。中国的领导人会根据自己的时间表,适度进行政策调整,”布兰斯提特说。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国际商业教授杨家文认同这一 想法。杨家文说:“鲍尔森现在是个政客,他的行为会被放在国际政治的背景下审视。我想中国的政策是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 和国际责任谨慎做出的,不会为鲍尔森的个人意见所左右。” 彼特效斯说:“鲍尔森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建议会得到中国人的喜欢,因为大部分中国人认同自由市场主义,但 是中国也有一些派别比较保守,因此,中国政府对鲍尔森的反应会是混合的。美国不可能从中国人手中拿到空白支票,一下子 让中国市场自由起来。” 鲍泰利注意到:“鲍尔森行前发表的讲话在很多地方重复了去年底美国前副国务卿佐立克释放的信息。佐立克曾经将 中国定义为‘利益相关者’。虽然鲍尔森没有提到这个词,但是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是非常重要的,等于是在暗示华盛顿的 政治意图。” “鲍尔森此次访华虽有明确的目标,却不太可能有令人惊喜的硕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姿态的表现。作为 上任不久的财长,他总要到世界各国跑一跑。除了中国,他也去日本和欧洲。这种常规性的访问对于增进美国的对外关系当然 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中国能起到多大冲击,恐怕十分微弱,”布兰斯提特如是说。 也许,就像杨家文所言:“我总是相信,美中两国的决策者能见见面,交换一下意见,是个好主意,我将鲍尔森的访 华之行视为这些机会中的一个。” ·软手腕总是更有效 与斯诺不同,鲍尔森在行前已经表示,他与中国打交道时不会使用“大棒”进行打压,他更倾向于采取柔和委婉的方 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含蓄地说,美国不应过分孤立地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而应将其放到中国向市场化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的 大环境之中。 彼特效斯说:“鲍尔森用更加温和的态度对待中国,是比斯诺更加现实主义的做法。鲍尔森明白,美中两国互相依存 ,他会在这个大框架下运作,逐步要求中国开放市场,更多地从美国进口产品。” 杨家文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他说:“无论与什么国家打交道,中国也好,别的国家也好,少用对抗总是好事。对抗不 会促使中国放开对人民币的管束,或是做出任何有建设性的举措。更加柔和的手段总是更有成效。” 斯诺当财长时,并未用强力压迫人民币升值,鲍尔森上台后,也并非要低姿态。两人的对华经济政策其实是一致的。 鲍泰利认为:不同点在于,斯诺在华盛顿的影响力没有鲍尔森那么强。鲍尔森的意见更能凸显布什政府的政治倾向。 “其实,美中双方都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偏低,应该进一步上调,关键的分歧在于中国要缓步慢行,而美国希望加速前 进。这个根本矛盾不是一次访问就能解决的,但是从政治和外交的意义上,鲍尔森此行是会卓有成果的,”鲍泰利说。 美中在更加平衡的贸易关系中有共同利益。中国在世界资本市场上靠购买美国的国债借钱给美国,填补了美国巨大的 国防预算亏空。中国已经让美国经济对她产生了依赖感,因此,美国现在一直在鼓励中国经济空前增长。鲍尔森知道美中之间 在全球经济中彼此需要。 “鲍尔森此行一定会比斯诺先前的访华更有效。斯诺曾经提过要美元保持坚挺,这在华尔街的人看来,不啻于一个笑 话,”温施尔感叹道。(作者:李焰来源:《华盛顿观察》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