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永新忠义潭探古(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2:49 江南都市报
永新忠义潭探古(组图)

永新忠义潭探古:袍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永新忠义潭探古(组图)

永新忠义潭探古:石碑


永新忠义潭探古(组图)

永新忠义潭探古:这就是忠义祠旧址


永新忠义潭探古(组图)

永新忠义潭探古:忠义潭


  3000抗元壮士抱石沉潭

  据永新县的史料记载,南宋末年,元军南犯,永新失陷。元兵烧杀劫掠,黎民百姓惨遭涂炭。公元1277年农历五 月,文天祥的妹夫,永新彭震龙揭竿而起,聚集抗元义军数千人攻克永新城。六月下旬,元朝廷派遣大队兵马进攻永新。彭震 龙率义军与之血战,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彭震龙等众多义军将领遇难。元兵屠城三日,城内血流成河,尸堆
成山。元军 镇压激起永新百姓的强烈义愤和仇恨,彭震龙余部迅速会集,抗击元军,众多百姓跟随相助。农历八月二日,义军与元军激战 于城西五里皂旗山至陂下渡口一带峡谷中。无奈元军势众,围困重重,义军奋勇拼杀,难以突出重围,但无一人屈膝投降,一 义士登高疾呼:“我等决不忍辱偷生,与其血染敌刃,不如跳潭成仁!”义军将士毫不犹豫纷纷抱石沉潭,跟随百姓也相继赴 水,视死如归。死难者有龙、刘、左、谭、张、颜、吴、段等八姓豪杰及其族3000余人。

  为悼念遇难的忠义之士,人们将英雄殉节之潭,称为“忠义潭”,并在潭边建一忠义祠,祠堂壁上书文天祥的一首五 言诗《挽彭司令震龙》:“堂上会亲戚,可怜马上郎,呻吟更流血,干戈浩茫茫。”至明代,人们每年八月二日,缅怀忠魂。 明代礼部尚书尹台瞻仰忠义祠后,赋诗云:“痛哭江南倒虔戈,勤王其奈宋亡何。青山乔木悲多少,碧水芳祠感故多。”明末 清初的著名诗人、学者贺贻孙著有《忠义潭记》,在抗日战争期间,该文曾削石刻记在忠义潭北岸的悬崖陡壁之上,供人凭吊 ,以激励人们弘扬宁死不屈的精神,团结一致,抗击日军的侵略。《忠义潭记》一文还被选入当时学校的国语课本。

  逝者如斯夫,唯苍苍义山荡荡义潭与日月同在。历经700余载,岁月的浮尘湮没了黄土故道,3000余将士忠义 之气浩古长存。11月7日,记者深入当年的古战场,探寻斯时刀光剑影鼓角声鸣的惨烈与悲壮,感受忠义之士顶天立地的赤 胆豪情。

  忠义祠只剩下一块石碑

  11月7日上午,记者在永新县城采访,只见浩浩禾水,蜿蜒远去,逶迤绿水笼烟,芳草曲堤映红,脱俗的清丽中, 尽透着深沉的风流。两岸天际青山,苍莽绵亘,重峦叠嶂;平畴茫茫处,祥瑞纷呈,烟霞弥漫。不远处,城防工程气势恢弘, 造型别致的建筑群落掩映在葱茏果木之中。旖旎的自然风光、壮美的人文景观,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饱经风霜的禾水 河,宛如一个阅尽永新城春秋的老人,挺着胸,呵护着这里的生灵,无声地抵御着来自北方的风刀雪剑。

  在该县才丰乡联合村附近的三湾大桥上,记者看到一块石碑孤零零突兀于桥面,镇守在禾水之上,虽经风雨剥蚀,“ 观世音”、“万历甲申龙门张氏立”等字样依稀可辨。在现代化大桥的映衬下,多少显得有些不太协调。三湾大桥又名忠义大 桥,70岁的龙一鸣老人世代居住在联合村新居村小组,他告诉记者,石碑原来立在忠义祠里。早年,在忠义祠旁还建有帆船 阁,以供过往船工休息。相传,每当船行到此处,船工都要放下桅帆,沐浴斋戒,祭奠英灵。多少年来,似有神灵默佑,船只 出入一直平安。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忠义祠破败被毁,碰巧河上接连发生几起重大交通事故,人们重修忠义祠未果。在修建三 湾大桥时,念念不忘将石碑移至桥上安家,禾水复归寂然。这些传说大都带有臆测虚妄的成分,然而,人们对3000殉潭的 忠义将士敬若神明,却是不争的事实。以前每年八月二日,八姓子孙都会相约,杀猪宰羊,大祭大拜,场面非常隆重。

  在三湾大桥下游数百米处,龙老指着一片开阔地对记者说,这就是忠义祠的旧址。自己还是10多岁的时候,经常在 禾水里游泳嬉戏。当时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清,有谁能想象700多年前哀鸿遍野,死尸断流的惨境?

  据龙一鸣老人说,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一条巷,二条巷,条条巷里挂鸡肠(借指人肠);一条沟,二条沟,条 条沟来捡木蔸(借指人头)。”、“老翁老妪架火烧,伢崽妹仔炒辣椒。”这是一种怎样的人间地狱?闻之令人毛骨悚然。

  据史料记载,永新城陷后,元兵极端残忍地屠城三天,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天昏地暗。

  泛舟忠义潭遥想古战场

  沿禾水逆流而上,远远就能听见低沉舒缓的水流声,渐行渐近,一道洁白的水幕映入记者的眼帘。当地人称之袍陂。 甜美的山泉自冠顶山(后改名将军山)间汩汩流出,在此汇合后缓缓泄流而下,养育了禾水两岸的人民。光阴荏苒,岁月悠悠 。如今的忠义潭附近,已建起宏伟壮观的水坝。水坝兼有防洪、蓄水、发电、灌溉等多种功能,造福一方百姓。

  泛舟忠义潭上,潭水深不可测,周围的青山郁郁葱葱,多少陈年旧事,令人遐想连连……

  700多年前的那场突围恶战,成为一场力量悬殊的绞杀战,战争结果毫无悬念。无论士兵数量质量,义军与敌手都 不在一个档次上。他们有的,只是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而在虎狼之师面前,这份赤诚显得那样无力无助。从表面上看,悬殊 的兵力对比,让他们的牺牲变得似乎毫无价值。冲入敌群中的战士,宛如投入汪洋中的石子,偶然溅起几点血花,旋即,再闻 不到一点声息。义军如雨后彩虹一般,绚丽过后,就是结束。难以记数的男儿倒在故乡的土地上,用残躯和鲜血捍卫了最后一 丝做人的尊严。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死不瞑目,背在蒙古武士身上,来不及呼喊的头颅飞到了半空中,看着自己跪在草丛中的 身躯仆倒、抽搐。血如山溪般顺着草丛流下谷底,汇成河流,汩汩向山外流去。喧哗自远处传来,烟尘低矮而杂乱,老树似乎 被风中夹杂着的呼号声所惊吓,在路边不住地颤抖。夹杂了各色人等的队伍,紧紧挽着肩上小小的包裹,蹒跚着奋力迈开灌了 铅一般的腿,在血路中寻找生路。夜幕降临了,几点幽蓝的鬼火在风中飘荡,远处隐隐传来低低的噎涕,分不清是人在哭,还 是大地在呻吟。

  壮士后代今安在

  3000余将士殉难后,其后代如今安在?在忠义潭附近的各个村落里,记者多方寻找,却毫无结果。正在一筹莫展 之际,记者意外了解到,才丰乡综治办主任谭回昌,就是八姓豪杰中的谭姓后人。

  据谭回昌介绍,其家谱记载,祖上谭敬叔与文天祥是同榜进士,谭敬叔的儿子谭方平与彭震龙是同科进士。谭方平与 彭震龙起兵勤王后,终因寡不敌众,退至冠顶山。永新城陷后,元军屠城三天,谭方平的妻子赵氏元杨躲在城隍庙里,被元军 搜得。元军知其丈夫是南宋义军成员,欲侮辱赵氏元杨,元杨宁死不受其辱,怀抱婴儿一头撞死在城隍庙里,鲜血溅满八砖, 连成人影的形状。“血染八砖”在谭氏家谱里,有非常详尽的记载,数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对赵氏元杨的贞烈壮 举进行缅怀和褒奖。谭回昌告诉记者,作为谭氏子孙,自己感到非常自豪。祖上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抱石沉潭,其忠义之气永存 天地之间。文/图贺爱梅记者王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