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敖鲁古雅猎乡:阿荣布和他的驯鹿群(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3:40 国际在线

  

走进敖鲁古雅猎乡:阿荣布和他的驯鹿群(组图)

  

走进敖鲁古雅猎乡:阿荣布和他的驯鹿群(组图)

  国际在线专稿(驻内蒙古记者 阿都钦 国际台记者 蔡靖骉 李琳 呼伦贝尔台记者 何林呼):仲秋的早晨,温和的阳光洒向静静的白桦林,大兴安岭的一切都显得那样静谧。
在密林深处,我们终于找到放养驯鹿的鄂温克人家。

  男主人叫阿荣布,女主人叫玛茹莎。山坡驯鹿场搭有两顶帐篷,这就是阿荣布夫妇和他大儿子、小舅子一家四口人的居所,家中所有的物品看来都十分简陋而实用。大帐篷旁边用帆布搭起的“撮罗子”帐篷内空间很小,3张用松木杆搭的床铺占据了帐篷的大半部分,剩余的地方只能放一个方形铁皮炉。炉火正旺,为了驱赶走潮气和为我们取暖,热情的主人在我们进屋的时已经把火笼上。瞬间,一种幽静、古朴的氛围立刻罩住了我们。

  帐篷外,鹿圈里圈着几只成年母鹿,其它驯鹿围着圈跑来跑去,小鹿脖子上系着的铃铛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阿荣布一家是三年前从满归附近深山老林中的老营盘移居到根河市西郊敖鲁古雅猎民乡新址的。长期以来,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敖鲁古雅猎乡鄂温克族,从事狩猎和放养驯鹿,这种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说已经延续了三四百年。2003年,根河市多方筹集1400万元资金,对猎乡实施整体移民,在市区西侧建起新猎民乡,62户猎民住进了水、电、暖齐全的房屋,享受了城镇低保待遇。根河市还确定了62家单位对猎民进行对口帮扶。猎民们放下猎枪,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猎民们可以放下猎枪,由于历史形成的习惯,但却离不开祖祖辈辈放养的驯鹿,至今还有许多家庭仍住在深山老林中养鹿。阿荣布说,鄂温克人世世代代与驯鹿为伴,对驯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鄂温克人离开了驯鹿,就像雄鹰折断了翅膀。

  阿荣布的营盘上,养着30多头驯鹿。这与家养200多头驯鹿的大户相比,他家算是小户人家。阿荣布说,驯鹿不是圈养的动物,驯鹿除了吃草,还要吃林间的苔藓,驯鹿不吃苔藓就会得肠胃病,拉稀。猎民新村自从驯鹿开始被圈养以后,不少驯鹿都生了病。没办法,为了心爱的驯鹿,阿荣布和妻子再次搬回了山上,选择距市郊四五十公里之外的这处山林安营扎寨,又过起半原始态的使鹿生活。

  鄂温克族是中国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只有约3万人。他们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交界的森林地带,阿荣布一家所在的敖鲁古雅乡有两百多人。过去鄂温克族以游猎和饲养驯鹿为生,正如他们的族名“鄂温克”一样,意为“住在大山里的人”。50年前,鄂温克陆续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三年前,阿荣布一家和其他同乡人一起,也告别了狩猎生活,搬到了城郊居住。

  山上的条件远远不及山下。乡政府在山下给鄂温克族盖了猎民新村,新房子很漂亮,还配齐了家电,他们还将享受国家的医疗卫生保险。阿荣布说,在大山里生活惯了,新房子虽然舒适,反而不如住在大山里习惯。

  阿荣布从前是一个好猎手,打过各式各样的野生动物,獐子、狍子、熊……没有一个能逃脱的。说起打猎,不爱说话的玛茹莎也凑过来插话:“小时候我弟弟能打猎,我跟着去了一趟,冬天冻得不行,到半道我就哭了。一看我冻着了,我们就回去了,最后啥也没打着,把我弟弟可气坏了。”

  现在,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政府已经禁猎了。对这个政策,夫妻俩很理解。不过,阿荣布还挺怀念过去的生活,经常给两个儿子讲当年打猎的故事。阿荣布的大儿子叫伊列,经常来山上帮助饲养驯鹿,小儿子伊苏却喜欢住在山下。阿荣布的两个儿子却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的方式。哥哥长年在山上,弟弟老在山下,兄弟俩相互相处的时间少了,见了面话不投机,话也不多。哥哥伊列总喜欢说些在山上养驯鹿的事,而伊苏对此却根本不感兴趣。

  1

 [1] [2] [3] [4] [5] [6]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