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六条求职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5:38 新民晚报 | |||||||||
“黄牛”:“一本万利” 主营业务:高价兜售招聘会入场券
大家都在“分一杯羹”,“黄牛”自然不肯“错失良机”。 “门票30元一张,现在已经买不到票了。”在招聘会场外,三五“黄牛”手持面值10元的门票,不断向求职者兜售。 “胸卡黄牛”也应运而生。“想进去吧?凭这张胸卡,只要5元。”“黄牛”手持印有“工作人员”字样的胸卡,报出门票一半的价格。学生套上胸卡,跟着“黄牛”,就能在门卫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走进招聘会场。 收入:一张免费门票被炒到100元 这样赚外快,旺季时一天就能轻松进账四五百元。 “黄牛”的触角还伸进了校园。学校专场招聘会安全、正规、质量高,颇受青睐,名校招聘会门票更是一票难求。“原本免费的门票,开价竟然要100元,都快赶上演唱会了!”大四学生小刘无奈地说,“哄抬票价的‘黄牛’中,还有少数人是我同学。” 校方对此郁闷不已,本为帮助本校学生就业,却“肥”了外人田。只好采取应对措施,例如严格要求本校学生凭门票和学生证入场。 【焦点关注】6条“求职经” 记者采访本市一所著名高校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辅导员徐老师,听她讲了6条“求职经”。 豪华简历 没用 “装帧精美的简历,我见过不少,但没用。”徐老师说,企业招聘人员只看感兴趣的信息。学生简历,中英文各一页即可,注意把学校、专业、职务加粗凸显。另外,简历“注水”更不可取,面试官提问紧扣简历内容,没做过的事情写了很多,面试中却谈不出所以然,只会让自己陷于被动。 受了“鄙视” 冷静 招聘前期,很多学生会感到“深受打击”,屡遭“鄙视”。徐老师说,这不意外。第一批招聘的多是经营管理类公司,非经管专业的学生在这一轮经常收不到面试、笔试通知。而且,最早来的都是很好的公司,要的是最优秀的学生,这时候没收到面试通知,学生心里要给自己定好位,“并非所有人都能进这些公司”。 拷贝“面经” 慎重 各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对网络“面经”(面试经验)了如指掌,只会比学生更精通,所以面试时,学生千万不要迷信“面经”。关键是要有明确定位——自己喜欢什么职业。“要了解公司,了解自己,展示真实的自我。”徐老师说。 招聘“赶场” 三思 上海每周都有招聘会,有些根本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每场招聘会都去遛一圈,或天天“赶场”,到处撒简历,未必有效果。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很多学生早有心得:在招聘会上投的简历经常是石沉大海。 简历“落空” 跟踪 投出简历没得到回应,打电话问一下,终获成功。徐老师说,她的一些学生,不仅获得面试机会,还连闯几关,如愿以偿去了想去的公司。“不过,对非常向往的公司,才有必要打这个电话。”她提醒道。 “定向”上海 路窄 “从全局看,就业形势并非如此悲观。”徐老师说,“只将目光锁定上海,当然造成就业紧张。”她指出,其他省市也有很多好的岗位,找工作一定要拓展思路,不能自限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