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营水”激活即墨水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3:3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今年以来,天气持续干旱,但即墨市鳌山卫镇大任村2座平塘输出的“民营水”,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满山的树木和碧绿的禾苗。看到茂盛的苗木和丰收的庄稼,投资兴建平塘的民营企业家衣冠峰和周边的村民无不喜笑颜开。其实,偷着乐的不光是大任村的村民,即墨市星罗棋布的个体或股份制水库、机井、塘坝输出的“民营水”,也在有力地驱逐着“水荒”和“旱魔”,保障了全市农业生产和饮用水需求。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荒山开发力度的加大,即墨市的用水量增长很快,原有的水利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持续增长的用水需求,特别是到了干旱季节,农民连夜抢水浇地的事情时有发生,个别村庄人畜吃水比较困难。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即墨市坚持“谁建设、谁拥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人或企业通过独资、合伙、股份制等形式兴建水利设施,把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推向市场。近几年共吸引民间投资5615.3万元,兴建水利设施155项,解决了38个村庄3万多人的饮水问题,扩大灌溉面积1.64万亩。同时,针对原有集体水利设施责权利不明、管理不善等弊端,即墨市采取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卖则卖的办法,对4700多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制后,水利设施的灌溉、防洪、饮用等功能没变,服务对象和范围也没变,变了的只是水的性质从“大锅水”变成了“民营水”。投资者除保障自身用水需求外,有的免费向周边农民供水,有的收取一定费用,水价由经营者和用水者协商解决,水利和价格部门进行监管。

  通过水利设施改制,全市收回986万元闲散资金,为新建工程提供了资金来源,水利“包袱”变成了财富。目前全市利用回收资金新建塘坝15座、机井106眼。该市灵山镇岚前岭村的干部对此深有感触:“俺村集体原来有9座平塘,大部分已经老化,村里每年光用于加固维修的开支6000多元。现在可好了,改制后村里每年回收承包费1万多元,俺们用这些钱钻了3眼小口井,群众用水更方便了,原来因没有水浇条件而不敢种的经济作物现在也敢种了。”改制使经营者对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管理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投资兴办水利的积极性。龙山街道办事处由农民自己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就有7项,东葛庄村农民王和云一口气修了3个塘坝,既满足了自己浇地所需,又可为乡亲灌溉农田1000余亩。他高兴地说:“镇上鼓励俺修水利,合同一签30年不变,俺这3个平塘既能浇地,又能养鱼,两头赚钱。”水利设施成了闲可蓄水养殖,旱可排水灌溉的“聚宝盆”。

  此外,“民营水”还使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得到加强,水利设施的完好率明显提高。过去的水利设施大多只用不管或重建轻管,改制后,水利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属于个人,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维护,延长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另外,“民营水”还促进了节水农业的发展。村民过去浇地用水不花钱,因而大多采取漫灌的形式,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在谁用水谁付钱,用多少付多少,群众的节水意识大大增强,水的利用率也明显提高。全市3座水库灌区设施的完好率由70%提高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5。 宋学智 张明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