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个月几十个订单骗局 却没上过一次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6:08 都市快报

  记 者叶建良

  本报讯 纷至沓来的订单+高利润回报=?

  这样的算术题,就算你初入商场,相信也不必多虑就能给出答案:“那就发了呗!”

  最近,安吉竹制品老板陈杰的确遇上了这样的“好事”——几个月以来,每个月的订单电话,少说他也能接到几十个,而且都是外省素昧平生、但实力雄厚的“实业公司”或“集团公司”打来的。

  可他并没有因此觉得很开心,恰恰相反,还烦透了。

  这是为啥?

  全跟快报报道的差不多

  我怎么会上当?

  今年,是35岁的陈杰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第10个年头。

  他现在在安吉经营着一家竹木工艺厂,厂子办了也有7年了,竹制品外销内销都有。为了能揽进更多的生意,三四年前,他还特地把自己的产品搬到了网上。按他昨天的说法“生意还过得去”。

  只是今年以来,有件事他觉得奇怪:只要新产品一上网,订单电话就一个接一个打来,有时一天都能接到三四个。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但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他细细一琢磨,都能发现破绽。

  “肯定是骗人的订单。”能说这样肯定的话,陈杰说那都是因为自己是快报最忠实的读者,快报创刊8年,他订了8年快报。

  有关电话里下订单的类似骗局,快报报道已经很多次了,他也是从中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全跟快报报道的差不多,我怎么还会上当?”

  骗人订单的样本

  希望有人画下漫画

  那他接到的骗人订单电话,到底是怎样的?

  陈杰说,不管天南地北,这些骗人的电话最典型的就是,对方几乎不用看产品质量和企业规模,就在电话里表示下大额订单,接着是让你必须过去和他们签合同……

  “他们给的利润都赶上6+1中奖了。”他坚信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昨天,他用发生在一个做木制品生意的亲戚身上的例子,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骗术的步骤。类似的电话,他自己已接到过不知多少回了。

  第一招:

  电话找上门

  口气很热情

  前些天,一个深圳的订单电话打到他亲戚那里。是一个男子的声音,听口音应该是深圳人。谈吐带着生意场上常见的口吻,但有点过分热情。

  开场白是这样的:我因为是经朋友介绍才找到你这里的。你的产品,我们找很久了,就是我们公司目前特需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想和你合作,要跟你做笔700多万元的生意。

  具体就这么办:你先打3000元保证金过来。让你交这个保证金,原因是我们怕你们不可靠,在签合同前,我们会派人来贵厂验验厂,这笔钱就当是我们差旅费的保障。一旦验厂通过,钱如数还你。

  第二招:

  轻松转一圈

  装作在验厂

  陈杰一听就觉得很可疑,但亲戚却很信。

  根据对方的“指示”,他把钱如数汇了过去。几天后,对方果然也派了一个人过来。

  “从外表看,他的确像做生意的,西装笔挺,还夹了个公文包。”陈杰说,但在他眼里,此人极不专业,只是草草看了下厂子就回去了。

  按陈杰的理解,正常的生意行为,此人至少应该带点产品的样品回去,再仔细瞧瞧厂子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这些都没有,说白了他只是到厂里转一圈算完事了。”

  再过几天,对方又来电话了,说和总公司汇报过相关情况,你的厂和产品通过了验收。

  第三招:

  以签合同的名义

  从饭局里诈你的钱

  接下来的事,便是要求你一定要去深圳和他们签合同。

  对方还会在电话里承诺:只要合同一签完,我们马上付30%的订金,之后你在10个月内把货分批送来,每发一次货,相应付清款项。

  陈杰帮助算了算,原本亲戚做这些产品利润一般在5%-6%,可这次深圳的利润有40%。“你说诱人不诱人?”他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骗人。

  根据快报报道和多年的经验,陈杰猜测:人一旦到了深圳,这生意应该是从饭桌上开始的。

  “虽然请顿饭也是常理,但其实里面有猫腻的。”他说,对方可能和饭店是暗箱操作的,也许一顿饭就要花你3000元,其实根本没这么多,顶多也就1000来块,“多出来的钱,自然是双方平分。”

  第四招:

  面见对方领导

  被索要礼物或回扣

  “很可能这还没完。”陈杰说,之后,和你一起吃饭的人会带你引见他的上级。

  这时,一般是要你送礼,或是先给回扣之类的话题了。“最后合同当然还是签不成,但你花的钱就休想拿回来了。”

  和亲戚的遭遇比,陈杰觉得,这伙骗子算是花精力了。他自己以前遇到过的,对方做的可还要“粗糙”得多,有的连货都没看过,就下了大额订单,之后发生的事则如出一辙:要你过去签合同,请客吃饭、送礼等等。

  订单骗局

  还有这些模式

  案例一:

  今年4月,一家外贸公司的采购员到义乌叶女士经营的箱包店里,下了个1.77万元的订单,付款方式为月结。此人借口公司刚成立,营业执照还在办理中,叶女士考虑到是个小额生意,风险不是很大,于是在没有看到对方营业执照的情况下,便把货送了过去。之后,对方老板蒸发,钱也打了水漂。

  案例二:

  尽管是上门的第一次生意,对方说1万多元货款已汇至公司账户,并将汇款凭证传真过来。今年4月,台州某发动机公司的李先生信以为真,便爽快地将十几台发动机发给了对方。可当他回头去银行查账时,才发现根本没有这笔款,且银行方面证实这张汇款凭证是假的。李先生至此才明白从一开始这就是个骗局。

  案例三:

  2004年,福建两客商先在湖州织里跟多位童装经营户做些小额的生意,信誉尚好。直到最后一次,他们向30多名经营户猛提大量童装后失踪。由于结算方式都是沿袭多年的惯例(通常是欠5万元先还掉1万元),加上此前欠下的,经营户门共有300万元货款未能及时追回。

  陈杰的遭遇可能很多生意人都碰到过,或者以后可能被类似骗局盯上。他说和快报说这些,就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可又怕文字表述不够形象,所以希望快报能联系漫画高手把这个样本,以连环漫画的形式画出来。

  陈杰的想法打动了我们。我们想替陈杰征集一些民间漫画手,完成他的心愿。只要你对上述订单骗局有所想法,对漫画略通一二, 就可以把作品通过kbzjxw@vip.163.com,或者QQ:133516800、MSN:kb13516800000@hotmail.com,传真85052631,传给我们。

  所有奉上作品的选手,我们都将有一份礼品相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