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毕业于第一个航空预科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8:08 潇湘晨报

  

“我毕业于第一个航空预科班”

  

“我毕业于第一个航空预科班”

  老照片往往是一段岁月,一个故事,一种情怀……让我们分享您珍藏的老照片!

  一叠黑白老照片,记录着72岁的吴咏桂老人一段青春岁月。这其中最让他怀念的,是当年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7岁便告别父母,只身前往湖北中南航空学校学习,准备当一名翱翔蓝天的飞行员。虽然他最后因为被检查出沙眼而没能当上飞行员,但毕业时全中队一百多学员在兵营前留下的一张合影,成为那段青春岁月的一个见证,他珍藏至今。

  1951年3月,湖北孝感兵营,第2排第8位为吴咏桂。吴咏桂提供

  1954年,吴咏桂在汉口留影。

  1955年10月,吴咏桂在广州,这身行头花费百元。

  1959年,吴咏桂在冬虎林土窝子。

  1950年,正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正在读初二的吴咏桂当即说服父母,和班上的另两名同学一起报名参军。

  “当时刚建国不久,军校当然没有现在这么正规,我们先到湖北参加预科班的学习。那是全国第一个航空预科班,我们是第一批学员。”吴咏桂说,他到湖北省孝感市后,在中南航空学校预科总队二团十六中队就读。学校先对每个学员进行了一次身体检查,第一次筛选后,他被留下了。在预科班的半年时间内,主要是政治学习,“老师教育我们一心一意保家卫国,老老实实做人”。

  全中队一百多名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比起当时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来,学校里的条件是非常好的,学生们的伙食量会加一倍,还给每个学生配发皮鞋和干部服,一个月还会发1.5元的零用钱,“别小看这1.5元,那时候5分钱就可以买一脸盆花生米的!”而当时在部队买零食的过程也是快乐的,“因为兵营四周有围沟,外面卖东西的人就用绳子拴着一个篮子,放着像花生之类吃的东西,我们把绳子拉过来后,就把钱放进去”。

“我毕业于第一个航空预科班”

  

“我毕业于第一个航空预科班”

  结束了半年的预科班学习,到毕业时,学校又进行了第二次体检,这一次,航空医生的检查更为严格,吴咏桂被检查出沙眼二期,“沙眼初期还没关系,但沙眼二期到了高空会流泪”。检查身体的医生严肃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不能当飞行员。就这样,他与蓝天擦身而过。毕业的时候,全队一百多人在学校的兵营前留下一张合影。

  毕业之后,吴咏桂被分配到了广州空军部队从事行政工作。现在,已经退休的老人回到长沙生活。在长沙安享晚年的吴咏桂老人常常拿起这张全班合影的老照片,当年的峥嵘岁月,仿佛就在昨日。

  文/记者何敏 实习生董彩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