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与1800名“小姐”建立了可贵的友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8:13 长江商报

  防艾工作者戴德宝两年来走遍了江岸区100多家娱乐场所

  武汉市江岸区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办公室主任戴德宝与他的三位同事,自2004年6月该项目开始实施以来,已经走遍了江岸区100多家娱乐场所,接触、教育了1800余名性工作者。两年多时间,向她们传播了大量防治艾滋病、性病的知识,也建立了可贵的友谊。昨日,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倾听这位52岁的艾滋病教育专业人士的心路历程。

  大多不承认店里有性服务

  长江商报: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应该遇到不少困难吧?

  戴德宝:开始的时候困难的确很大。2004年6月,我们经过调查摸底,确定了江岸区内110个性服务点,包括酒店、宾馆、发廊、桑拿部、夜总会等。7月,我们准备组织这些场所的业主开个沟通会,发出了160份通知,但到场开会的只有8家,而且大多不承认自己店里有性服务。

  长江商报:是不是有一些顾虑?

  戴德宝:对。很多业主以为我们是变向打击卖淫嫖娼,不相信我们是为防

艾滋病的。

  长江商报:那么工作如何开展呢?

  戴德宝:只有不厌其烦地与业主沟通。有家桑拿部,我们第一次去之前已经电话联系好了,谁知一见面老板就给吃闭门羹,声称他店里根本没有“小姐”。经过反复跟他讲厉害关系,总共联系了4次,最后才进去。

  长江商报:你们现在去给她们讲课,她们应该会有躲避心理吧?

  戴德宝:刚开始是这样的。我们第一次去做“外展”时会亮明身份,告诉她们我们是什么单位的,叫什么名字,是来做什么工作的,态度很真诚。一般只要说清楚了,她们还是会比较耐心地听讲甚至询问一些细节。

  尽量用真诚的语气和眼神

  长江商报:“尊重隐私、不歧视、不评判”,这样的工作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困难吗?

  戴德宝:首先要摆正心态,把这些女孩当平常人看待。跟她们对话、交流的时候,尽量用真诚的语气和眼神,在她们有困难的时候,尽最大可能提供帮助。其实跟她们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她们中的很多都有苦衷,我们不会歧视和评判她们的工作性质。

  长江商报:可以看出您对这些性工作者的责任心和尊重的态度。

  戴德宝:对,首先要有尊重和平等,才会有进一步的沟通。现在她们中有不少都跟我们办公室很熟,成了朋友,见面打招呼就叫“德哥”“小宝”,没有什么隔阂。她们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以前来我们这里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给钱的,一种是要钱的,只有你们是真心帮我们的,你们是第三种人,我们感谢你们。”

  不希望后代没有好的环境

  长江商报:两年多来,江岸区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实施情况还比较令人满意吗?

  戴德宝:是的。总体说来,整个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2004年的81.97%上升为2006年的94.84%,在最近一个月的商业性行为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04年的69.22%上升为2006年的94.05%。都超过了省级要求。

  长江商报:有查出“小姐”中患有艾滋病的吗?

  戴德宝:只有今年2月在一家桑拿部查出一例。

  长江商报:做这个工作两年多,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戴德宝: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为后代创造一种好的环境,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在一个艾滋病泛滥的环境里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做到底,我们的付出非常值得。

  本报记者 刘春燕

  “我会一直支持他做下去”

  两年多时间,接触、教育了1800名“小姐”——在平常人眼中,特殊的工作性质让戴德宝多少有些神秘。而作为戴德宝的爱人,电话那头传来的李女士开朗的笑声告诉我们,这个家庭比一般家庭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长江商报:您对丈夫的这项工作有什么直接的感受?

  李女士:很辛苦。因为要去(娱乐场所)做教育,他一周有两三天回家都很晚,到了周末也见不着人,经常是吃着饭或者看着电视,有“小姐”一个电话打过来,说生病了,他放下电话就出门。女儿今年高三了,他也没时间管,都是我一个人在家照料。

  长江商报:看来这份工作辛苦了你们一家人。除了辛苦,思想上有压力吗?毕竟他接触的都是些社会敏感人群。

  李女士:压力当然有啊。特别是他刚开始接手这个100%安全套项目的时候,亲戚朋友好多都不理解。而且说实话,他经常出入那种场合,跟“小姐”打交道,我有时候心里是不太舒服的。不过时间长了就慢慢习惯了,反正就是工作。

  长江商报:听说他跟一些“小姐”还交了朋友,她们亲切地叫他“德哥”?

  李女士:(笑)是啊。老戴这个人比较好相处,人缘好,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不少“小姐”喜欢跟他交朋友,得了病或者心里有什么困惑,都愿意跟他说,经常深更半夜打他手机,咨询一些病情,一打就是几个小时。

  长江商报:遇到这种情况,您应该不太高兴吧?

  李女士:还好,都习惯了。几十年夫妻了,老戴的性格我最了解,诚实、正直,他做这个工作我还是比较放心的。就算个别时候绊几句嘴,也不会是真生气。

  长江商报:印象中有没有特别让您担心的事情?

  李女士:有时候他跟艾滋病人一起吃饭,气氛特别好的时候,拿起他们的酒杯就喝,我就担心会不会感染。他说这个不会是

病毒传染的途径,我相信他的专业知识,但还是有些顾虑的。

  长江商报:您认为丈夫的工作意义在哪里?

  李女士:他的工作就是传播防治艾滋病知识,倡导人人做好自身保护,个体保护好了,整体感染率就会降低,也就减轻了社会的负担。这么有意义的工作,我会一直支持他做下去。

  本报记者 刘春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