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斗士邹承鲁走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8:3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曾经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两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3日在京逝世,享年83岁。

  11月23日5时22分,83岁的邹承鲁院士停止了呼吸。一周前,医生向邹承鲁征询意见,是否在最后时刻切开气管、接入呼吸机以维持生命。邹承鲁答:“我不要苟延残喘。”

  他的率真

  他不顾年迈体弱,勇当“科技界反腐斗士”;就在逝世前21天,他还在网上发文呼吁“严惩学术腐败”

  他的率真在中国科技界是有名的。作为生化界泰斗级人物,近年来邹承鲁坚持抨击学术腐败,呼吁科学道德和责任心,被誉为“科技界反腐斗士”。

  今年1月,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看望邹承鲁时动情地说:“邹老,您不断讲科学道德、不断讲重视基础研究……尽管有人听了不高兴,不去理他,还是要讲。”就在21天前,邹承鲁还在网上发表了《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的文章,言辞犀利、恳切。

  早在1997年的两会上,他就批评了科技界学术道德滑坡的现象。此后,他两次联合其他院士,倡议讨论“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呼吁尽早出台科学道德规范。针对科学家为核酸营养品做商业广告、留学归国人员夸大学术成果、企业虚夸“5年克隆全部人体器官”、院士涉嫌论文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他不顾年迈体弱,一次次披挂上阵,为净化学术空气擂鼓呐喊。

  在后辈心目中,他是科学斗士与真理卫士的完美结合。邹承鲁对学生说,“像这些得罪人的事情,你们可能不大花时间去管,还是由我来做。”

  他的坚强

  “只要头脑还清醒,他就愿意多做事”,即使生病后,只要能走得动,他都会坚持去研究所上班

  “努力追求科学真理,避免追求新闻价值”,是邹承鲁一生做学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他却往往成为“新闻焦点”。从上世纪60年代参与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的辉煌,到65岁至70岁“青春再现”的第二个学术高峰,邹承鲁始终站在中国生物化学研究的前沿。他培养的学生,如今不少已是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其中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只要头脑还清醒,他就愿意多做事。”在邹承鲁身边做秘书已经有13个年头的刘江红说,这些年来,他始终坚持到研究所全时上班,即使是患病后,只要能走得动,还是会坚持去半天、一天。

  “邹先生是很坚强的人。”刘江红说,9次化疗对邹承鲁的损伤很大,中间还摔过两次,大小手术很频繁。“等再能坐起来的时候,他的腿上已打了5个钢钉。就在那种情况下,他还是坚持拄着拐杖行走,而且没叫过一声疼。”

  一家三院士

  他和岳父李四光、妻子李林成就了“一家三院士”的佳话。如今,三院士均已离世

  生前,作为李四光先生的女婿,他一直住在北京海淀区“李四光纪念馆”。他和岳父李四光、妻子李林成就了“一家三院士”的佳话。如今,三院士均已离世,纪念馆的小楼上,人们仿佛还能看到他们交流探讨的身影,还能听到邹承鲁在背诵他喜欢的《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人民日报)

  邹承鲁

  1923年5月生于山东青岛,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为我国率先实现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邹氏公式”、“邹氏作图法”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作为生化界泰斗级人物,近年来邹承鲁坚持抨击学术腐败,呼吁科学道德和责任心,被誉为“科技界反腐斗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