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虚拟空间的温情怎样感动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8:55 解放日报

  这份倡议源自网络并不是偶然。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直接感受到了社会风气与物质发展之间的不同步,率先以网络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回应。这份回应,并没有停留在道德反省的层面,而是更积极地寻求正面做法,尝试用新的视角对待生活。这样的新生力量,对重新建构我们的价值体系,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 宾: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

  工作系主任、教授)

  新闻背景:“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得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这是一个名为《最近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的网络发帖,只是列举了10条举手之劳的助人小事,就因朴实感人之情被口耳相传,一年之内转载多达21万余次。它究竟拨动了网友的哪根神经、击中了社会的哪个软肋?

  主持人:与人为善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帖子不过做了小小的提醒,就此感动了众人。这种感动本身值得我们回味:物质的社会还会为怎样的东西感动?

  章友德:是被忽略已久的基本情感需要。社会的和谐,需要身处其中的不同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即便是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易,首先也要建立在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基础上。小小帖子中蕴涵着的丰沛的人文关怀,以及众多网友被这种关怀的深情所感动,已经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其实并不缺乏真情。现在大家倍感人情淡薄、道德滑坡,至少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并不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相处。我们依然受着传统“熟人社会”的观念影响,陌生人之间充满猜疑,难以彼此尊重和信任。商业欺诈、食品安全的丑闻又层出不穷,更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随着大量流动人口进出城市,城市变成陌生人社会,如何协调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填补的伦理空白。而这个帖子,恰恰侧重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怀陌生人,它把现在普遍稀缺的温情当作日常行为准则,而不是额外付出的施舍,那就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慈善号召了,更是在提倡一种陌生群体间的和谐人际理念。我想帖子最大的意义正是在这里。

  主持人:言语的巨人可能是行动的矮子。虚拟空间里的温情会不会只是假象?

  章友德: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确实存在差异,说不清哪一种状态是更加真实的人生。网络隐藏了人的年龄、地位,或许更能诱发人们在平等交流中吐露真实的想法。在社会化过程中,每个人对人际关系固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但是向往和谐与温情,是人的天性。如果有那么一个契机,能够突破平日的心理防线,激发出人们心底的善意,那么至少也能形成一个更加温暖的舆论氛围。对待互联网,与其因噎废食,倒不如把它看作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机。虚拟空间的温情,决非仅此一个个例。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网上的慈善活动,比某些网下的呼吁更有号召力,效果更好。

  社会处于转型期中,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与运作模式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份倡议源自网络,我想并不是偶然。因为这个年轻群体,正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他们直接感受到了社会风气与物质发展之间的不同步,率先以网络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回应。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份回应,并没有停留在道德反省的层面,而是更积极地寻求正面做法,尝试用新的视角对待生活,以适应社会的巨变。这样的新生力量,对重新建构我们的价值体系,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主持人:但是来自网络的个体善意,毕竟略显单薄,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因此产生多大改变?

  章友德:道德层面的构建,本来就比制度构建难度更大,需要更长的时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认同,难以被强迫灌输、强制执行。它只有通过每一个公民的自发努力,才能渐渐改善,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最好用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心态来看待。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例善举,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机会。“一粒沙子中看到一个世界”,不能因为力量的微薄而否定它本身的意义。

  主持人:和谐的社会情感,首先源自公民自发的情感认同。那么,社会的治管部门该无为而治,或者也可以充当好情感催化剂?

  章友德:既无为,又有为。首先,政府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职能范围不能越过公权力的边界,公民合法的个人意愿,必须得到尊重。尊重是爱的前提,这对不同阶层如何和谐相处有着示范意义。同时,公共部门的责任,政府也要义不容辞地要尽到。底线问题依赖严格的执法来坚守。如果连最低限度的安全感和秩序感都不能保障的话,公民自身的情感建设显然是疲软无力的。并且,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良好的条件,也是服务型政府的分内事。如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倡导宽容理解的胸襟、确立公平正义的规范、优化社会心理等。

  城市化社会可能变成情感冷漠的社会,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难题。经历了城市化的国家,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可以看作转型期的某种常态,无需大惊小怪。但这种状态毕竟不能长期存在。我国有着和谐的文化传统,可古代的和谐,更多是从有利于统治者控制的角度出发,建立在不同阶级尊卑明晰、主从明确的基础上,并不尊重生命个体的权利。而现代社会的和谐理念,则是以每个个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出发点,以求实现平等的和谐共生。如果我们的价值理念没有相应更新,市场伦理没有相应转变,社会转型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除了经济进步、政治文明和法律公正,尽早找到整合社会价值的新方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情感交流,同样也是转型期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