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废”中淘出“金银山”循环经济成鸡西市发展“新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0:14 黑龙江日报

  刘剑风 本报记者 李飞

  鸡西人一边守着“煤海粮山”,一边挑战自我,发展生态环保型工业,化“脏、废、害”为宝,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增值,环境“包袱”摇身成为社会财富。

  近年来,原煤、粮食价格一路飙升,鸡西市委、市政府前瞻性地作出发展煤炭和粮
食精深加工的决策,加快实施煤气、煤矸石发电和矿渣水泥、制砖等项目,吃干榨净煤粮副产品,力争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煤矸石成“宝石”

  鸡西煤炭生产历经百年风雨,乌金源源不断运出,留下的是总量上亿吨、占地上万亩,而且还在不断膨胀的矸石山。

  偿还环境历史陈欠,产出能源效益。始建于1979年的鸡西矿业集团矸石热电厂,现在每年“吃”掉滴道、城子河、杏花等煤矿的矸石105万吨,发电3.2亿千瓦时,上缴利税1600万元,“解放”土地上百亩。每年排出的70万吨炉渣,如今作水泥添加剂,是鸡西4家水泥厂争吃的香饽饽。部分炉渣还直接供给自建砖厂,代替黏土掺合矸石粉加工后,每车又变成6000万块免烧砖。矸石山在萎缩,1200人捧着电厂的饭碗,又有数百人端起了砖厂的饭碗。

  去年,广厦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利用该电厂炉渣生产砌筑水泥5000吨。鸡西市永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就地取材,生产路沿石、路面砖、空心砖、护坡石等6大系列10多种产品,年产8万立方米、1.2亿块新型建材,每年可消化煤矸石6.5万立方米。鸡东矸石热电厂,每年产值过亿,实现利税近2000万元,余热用作供暖,县城内的180根大烟囱从此下岗。燃烧后的灰渣转手卖给砖厂、水泥厂可拣回150万元。

  鸡西围绕原煤开采中最大的副产品煤矸石,一条新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发电、供热、新型建材等领域。

  瓦斯变“财气”

  鸡西地下贮存了800亿立方米煤层气(俗称瓦斯气)。今年2月19日,我省首座瓦斯发电示范站鸡西矿业集团城子河瓦斯发电站投产发电。

  截至10月末,首批瓦斯发电机组累计发电298.75万千瓦时,燃用瓦斯99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省标煤1250吨。3台单机500KW发电机组达产后,年发电近1000万千瓦时,燃用瓦斯330万立方米,相当于标煤4125吨。该电站的建成,使瓦斯变害为利、利废为宝,为煤炭产业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煤矿也用上了新型能源。

  目前,鸡西矿业集团正在进行3处瓦斯发电站的建设,总装机容量8500kW,全部投产后,年发电5000万千瓦时,年“吸”掉瓦斯1500万立方米,相当于标煤1.9万吨。该集团“十一五”规划提出,在所属8个煤矿循序渐进、分期分批建成11座瓦斯发电站。项目达产后,年可发电2.289亿千瓦时,产值9156万元(每度电按0.4元计算),消耗瓦斯7480万立方米,形成抽采、发电的良性循环。

  稻草壳中“淘金”

  稻草、稻壳中暗藏着“金矿”。5吨稻草可加工提取1吨纺织用纤维素酶(俗称酵素水),用于纺织业和养殖业,目前国内市场售价4.8万元。这一我省独一无二的环保项目在鸡西市绿源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按该企业每年2.5万吨稻草用量计,鸡西农民卖稻草年可获益200万元。

  清河泉米业有限公司每年“吞”进10000吨米糠,榨出1000吨米糠油。稻米生产线“吐”出的稻壳,被自备电厂“吃”掉,每年可节约电费250万元。发电“吐”出的稻壳灰再被“吃”掉,“挤”出万吨水稻专用复合肥。用稻壳发电、供暖,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碳黑和活性炭,再提取国际市场售价十几万美元一公斤的单晶硅。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都集团在去年新上两座稻壳发电站的基础上,还准备再上10座发电站。目前,虎林市已有黑龙江珍宝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启动米糠油加工项目,现已形成年加工米糠油1.3万吨的规模。该市重点扶持的晨光环保板材有限公司新上中密度稻草板项目,每年“吃”掉虎林12万吨稻草。一期工程可年产环保型中密度稻草板10万立方米,可替代20万立方米的森林采伐量。农民光是卖稻草,每年就有960万元收入腰包。

  据统计,2005年鸡西市已有56户循环型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产值4.25亿元,纳税4469万元。在政府减免返税3000余万元鼓励政策的强力刺激下,截至目前,“绿色企业”又猛增10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