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陪读,沉重的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4:50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从农村到城市牞从县城到地级市到省城,越来越庞大的陪读家庭出现在我省诸多中小学名校甚至大学附近,有的家长不惜一方放弃工作,专职陪读,有的举家搬迁,另谋生计,只为孩子求学。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沉重陪读之爱,究竟对孩子成长好不好,为什么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可怜陪读父母心

  大约40平方米的二居室里,两张床,一个书柜,一个书桌,一个饭桌,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这些家具就是这个陪读之家所有的家当。

  “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瞎凑合吧。”太原五中附近一居民小区内,高三学生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从孩子考上五中起,她就把在市郊的家放在一边,在小区内租了房子,放下工作每天早起晚睡,无微不至地照料儿子的起居生活。虽然很辛苦,又背上了沉重的房租包袱,家里的事儿也只有丈夫打理,但在张女士看来,只要儿子能顺利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全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吕梁武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开学时为了儿子转学到省城,她向单位请了假,提前两个月在一小学附近以每月1000元的租金租好房,装修一新。而开学时,孩子却怎么也上不了那所小学。无奈,武女士只好另觅学校,另租房子,专心陪10岁的儿子在省城借读。

  像张女士、武女士这样的陪读家庭,在我省一些重点中学和示范小学附近随处可见。学校周围出租房也由此成为一种热门的产业。张女士租的房子年租金1万元,学年开始一次付清,这还不包括水、暖、电费。小区内林大爷告诉记者,因为离五中近的缘故,小区内房子特别抢手,有的人家干脆把自己小区的房子出租出去,在外面租一套住,一年差价五六千元。

  如此陪读为哪般

  “没条件也就罢了,但凡有一点条件,总是希望孩子不要因为大人没有尽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输在起跑线上。”临县的李先生两个孩子都在省城读中学,爱人专门给孩子陪读。李先生说,虽然大人很辛苦,开支也很大,但周围的条件差不多的人们都把孩子往外送,自己也不想让自个儿的孩子比别人家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下父母拳拳爱心,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促使家长陪读的根本原因,陪读情形也五花八门,引发家长陪读的因素主要有:

  家长对教育期望值和重视程度过高型。在农村,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农民稍有一点经济条件,就千方百计供子女上城镇、县城好一点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哪怕再困难,也希望孩子通过考学走进城市。在城市,家长们认为如今升学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没有一张过硬的文凭,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陪读只为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张女士说,以每天陪读为孩子节省2小时计算,一个月就能让孩子多出60小时学习的时间,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在竞争中赢得一分先机,再难再累也值。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型。这是农村家庭在城镇租买房、父母打工为子女读书和小城镇家庭迁到大城市、好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育移民,促进城镇化速度加快,也使得农村和小城镇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愈加匮乏,偏远落后学校愈加薄弱。

  家长担心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自制能力差而选择陪读。孩子在太师附中上学的李女士担心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万一家长不在身边,学坏了怎么办,于是放下了自己的工作,从吕梁来到省城在学校附近租房照顾孩子的起居,监督孩子学习。李女士儿子告诉记者,虽然妈妈在身边方便了很多,但妈妈总说,“为了你,我怎么怎么辛苦”,让他感到父母爱之沉重,压力很大。

  扶着走不如放手走

  那么,父母究竟该不该陪读,不辞辛苦、不惜成本陪读究竟值当不值当?

  省社科院文学所王青峰说,学习型社会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不是靠陪,靠把孩子一直包养在襁褓中培养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历练和打磨。只有不仅重视分数,而且重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为孩子在一生的竞争中奠定更为全面坚实的基础。

  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宏说,十几岁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性格和心理缺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陪读或许解决了学生一时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但也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让孩子失去了极好的自立、锻炼的机会。

  陪读是否完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太原市民刘女士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孩子身体有缺陷或是有心理障碍的特殊时期则不妨家长陪读一段,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刘女士说当年自己高考前三月得益于母亲陪读。

  太原市政协委员李文和认为,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陪读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才能缩小城乡教育之间、重点与普通之间的差距。而教育资源不均衡最终是“应试教育”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试想,如果家门口就有很好的学校,如果即使高考考不上一所好大学也能轻松就业的话,是不是这样不辞千辛万苦陪读的现象就会少很多。

  本报记者高建华

  培养能力重于陪读

  父母陪读这种家庭教育形式的背后更多地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虽然每个陪读家庭都有一个充分的陪读理由,但笔者认为,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能力比送孩子异地求学,父母不计成本的陪读更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如果说有的农民为孩子有好的教育环境离开农村,在城镇打工挣钱供孩子上学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一些城市家长为了孩子有个好分数,考个好大学就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背井离乡专程陪孩子上学从长远看就不值得了。父母陪读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过度参与。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这种爱就是父母之爱,孩子越早离开父母独立,家庭教育就越成功,父母之爱才是真正成功的爱。与之相比较,我们身边的一些父母对孩子从小“管”字当头,从幼儿园开始管起,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可以由家长包办,至于管的效果如何,能否管一辈子却常常忽略不计。而重“管”不重“教”的教育方式,不仅让父母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劳动,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诚然,父母陪读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孩子走弯路,走错路,但,路终究是要孩子自己走的。过多的保护只能让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有什么挫折、打击就一蹶不振。最大可能地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育人的根本。

  其实,更多的人生竞争包括考试中的竞争,非智力因素作用很关键,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多地依赖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从小注重对孩子心理的疏导和自控能力等情感因素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交由学校完成,毕竟一个人的成功,情商和智商都很重要。陪读父母千万别在陪读的同时陪没了自我,也弱化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适时放手让孩子们远行吧,相信他们一定能走好。

  诗岩

  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