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党政机关集资建房引发新的不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6:51 重庆晨报

  变味的集资建房已引起三大社会危害:造成体制内外居民心理落差,楼市畸形,国有资产流失等

  据新华网29日电自1998年开始,各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停止实物分房,推行住房货币化改革。然而,许多地方依然通过划拨土地、减免税费等举措集资建设经济适用房。集资建房一度成为财力困难的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解决和改善职工住房问题的“良方”。
然而,如今很多地方的集资建房却“变了味”,引起了三大社会危害。

  体制内外居民住房两重天

  面积越建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已脱离其住房解困的本质。一些政府实权部门的集资房小则90平方米,大的在150平方米以上,甚至还有200平方米以上的豪华住房。

  销售对象把关不严,中低收入无房户或缺房户可买,高收入有房户也可买。不少地方的单位变相搞集资建房,既享受了经济适用房的种种优惠政策,又披着“市场化运作”的外衣,将多占房、占大房行为合法化。

  挤占政策优势,对面向中低收入人群销售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构成一定程度的挤压。以陕西西安为例,在1998~2004年间,建成经济适用房近650万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集资建房。

  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光云认为,一些特权部门利用集资建房大肆谋取私利,造成了体制内外居民住房条件的“两重天”,没有获得购“福利房”权利的居民则会产生某种权利被剥夺的感觉,形成巨大心理反差。这种现象带有极大的不公平性,暴露了政府在住房管理上的漏洞。

  今天集资房明天成垃圾

  近几年,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而有着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湖南长沙市房地产市场却持续低迷。

  西安交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杨东朗认为,集资建房面积过大,势必冲击房地产市场。以西安市为例,集资房土地多为划拨,前期费用减半,平均每平方米房价1500元左右,而商品房开发成本在2000元以上。集资建房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开发成本,挤占了按市场行为经营的企业的市场空间。

  部分开发商认为,由于集资建房通常只能在不成规模的地块和旧城区的边角之地开发,同时受建房成本的影响,过不了几年,很多集资房都会成为“建筑垃圾”。

  国资流失形成集体腐败

  2001年7月,西安市粮食局以其下属某公司干部住房紧缺为名进行集资建房,2002年10月建成并分配给了职工。据西安市粮食局部分离退休干部反映,高标准建设的整个住宅工程总造价达1800万元,而粮食局70多名在职职工的集资款不足400万元。为了补足资金缺口,粮食局领导不惜动用国有资金补缺,分别从下属单位军供站和大兴路粮仓借了500万元和200万元,同时卖掉了原下属公司的家属楼。部分离退休干部认为,“粮食局在违反政策的情况下,超标准、占用国有资金建设家属楼,搞二次福利分房,实际上是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像这样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为名,进行集资建房,而实际上侵占公共资源、侵吞国有资产,为小团体谋私利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有关社会学家指出,违规、超标集资建房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色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福利性集体腐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