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戏曲活化石”——文南词命运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7:2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驻安徽记者 张宏):近年来,流行于安徽东至、宿松等地的“中国戏曲活化石”——文南词命运堪忧,急需挖掘、抢救。

  文南词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素有黄梅戏姐妹腔之称,一直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文南词又名“文词腔”,流行于安徽东至、宿松等地。剧种名称,取其主要声腔(文词)、(南词)首字组成。原为湖北黄梅一带渔鼓小调,清末传入安徽。文南词最初传入是
一人手持渔鼓,击节而歌的沿门卖唱,后与灯会歌舞结合,起先在村庄宽阔地方表演,继而由田头地角、街头巷尾的坐唱改变为塔土台或家族的祠堂内演出,解放后,发展成为戏曲形式。文南词表演娱乐性强,唱腔脆甜圆润,具有很强研究价值。

  2005年以来,安徽东至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业务骨干,赴有关乡镇实地考察“东至文南词”保护传承现状,收集原始资料,采访尚健在的10多位老艺人,对经典剧目和演唱进行录像。并对全县文南词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入编了《中国戏曲集成、安徽卷》。2006年,东至县文南词又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项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