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亲眼见证了西安巨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5:29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张瑾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平时该做些什么?出门遛遛弯,打打太极,看看电视,有能力再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但是,在西安就有着这样一位老人,他处理闲暇的方式是观察城市。近三年里,他努力观察自己居住的城市,收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的资料,并将想法整理成3万字的建议。日前,西安市代市长陈宝根就收到了他寄来的厚厚的挂号信,末尾这
样署名——西安老市民戴名炎。

  “有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换句话说就是‘西安兴衰,市民有责’。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为建设发展西安献计献策。”信中,戴老这样说道。上世纪70年代,他从江苏“移民”到了西安,一呆就是30年,并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变化。

  “特别是近5年,变化太大了。道路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堵车的地方少了,道路不再坑洼不平了,公交车的线路以及车辆越来越多了,市民出门方便多了;空气好多了,锅炉被拆改了,烟囱不再冒黑烟了,大家都能看见秦岭了;城市整体的环境日益改善,以前西门外,是乱糟糟的市场,如今变成了漂亮的环城西苑,我经常和老伴去逛一逛……”

  戴老说:“生活越来越舒服,我们都明显感觉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良苦用心,为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而骄傲和自豪。”

  “两个‘私心’,希望西安越来越好”

  变化再大,还是希望这座城市越来越好。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戴老近3年来,一直在观察着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我经常出去旅游,每到一个地方,都恨不得将那里的好办法统统带回西安。比如在青岛,我看到绿树衬着红瓦,清新又干净。就希望西安也能这样漂亮。”说起自己的心情,戴老这样形容:“我就像乾隆下江南,总想把好东西都搬回圆明园。看到西安哪里不如人,我就着急。”

  在他的家里,还有这样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资料,其中既有从兄弟省市带回来的图册,也有西安本地的剪报,正是凭着这一箱“宝贝”,戴老用3年的时间,不断地写着一个普通市民的建议书,他还曾给北京、苏州、上海、广州的旅游部门打电话,了解各地的经验与做法。最近他集中用1个星期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系统整理出3万字建议,誊写整齐,寄给了陈宝根。

  之所以这么做,戴老笑言有“两个私心”。第一个私心有关子女。“我的孩子都已经在西安扎了根,只有西安市搞好了,他们将来才能生活无忧。”第二个私心有关自己。“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就希望环境好了,出门锻炼、买菜看病都能方便轻松点。”

  “这个城市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800万的西安市民都应该动起来,积极建言献策,身体力行。不但是为了这座城市,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广纳民意,我们的政府正在越来越透明”

  “100条建议,哪怕一条被采纳了也好。”最初,戴老只是将自己的行为定性为每位市民应尽的责任,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就得到了反馈。百忙之中,代市长陈宝根仔细阅读了他的信,戴老的拳拳之心溢于纸上,代市长陈宝根为之深深感动,他很快作出批示:“我要向这位热爱西安的老市民致以敬意。西安属于每位市民群众,它的建设、发展需要许多像戴老这样的市民参与和支持。只有在重民意、纳民言的基础上,政府的决策才能更加趋于合理,西安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少走弯路。也希望有更多市民参与到西安的大建设、大发展中来,积极献言献策,为共建我们这座共同的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老人所提的建议,也被分门别类的转到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参考。

  “广纳民意,我们的政府正在越来越透明。我希望今后所有重大决策以及建设,都能广泛宣传,充分听取市民的建议,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大家的发言权,才能赢得老百姓理解与支持。”戴老这样说到,同时他许下了一个普通市民的祝愿:“我希望西安成为最美的城市。”

  相关报道见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