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土地集中:农村经营方式第二次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07:3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从蒲江复兴乡、大兴镇,到邛崃卧龙镇、羊安镇,土地整理成为成都远郊农村融入城市化的特有方式,也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又一现实路径。它一方面为中心城区发展提供了土地储备,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发展;一方面为土地规模经营、从粗放转向集约经营提供了物质保障,是远郊农村地区大幅度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
及居住环境,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银行卡上都是我们的口粮钱哪”、“一年收费12元太高了”、“政府能不能出面跟银行交涉一下”……记者和复兴乡副乡长姚泽君一到陈坝小区就被村民围住反映问题。

  村民们说的银行卡是四川中兴万邦公司给村民交“地租”用的。专营新西兰猕猴桃的万邦公司自去年至今陆续租下蒲江县复兴乡10000亩土地,陈坝村约1800名村民同意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公司;为使土地联片经营,村民还放弃了宅基地以及地面的老房,搬进了政府新建的集中聚居点--陈坝小区。

  村民李际梅一家4口,家里的7亩田地租给万邦公司种猕猴桃,租金360元/亩-年,第5年增至520元/亩-年,此后每4年递增50元。今年,她家拿到了2000多元地租。

  问题出在当地农业银行的一纸通知上,“余额小于300元的储户,将每季度收取3元服务费”。村支书徐富良说,一般村民没有把钱存银行的习惯,即使有点闲钱也会存定期,万邦公司通过银行卡存进的地租钱,村民要取出来用于生计,余额经常会低于300元,但按银行的新规,一年下来要为这张银行卡白花12元,大家自然很有意见。

  “我们争取跟万邦公司商量改为现金发放”,副乡长姚泽君最后的答复平息了村民们的疑虑。众人又回到了刚才的宴席上--小区有户村民正在办喜事。

  这是成都市蒲江县复兴乡2006年10月的普通一天。复兴乡通过“成都市第一个大规模土地整理项目”,同步带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规模经营, 5个村1560户5096人的生产生活也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陈坝小区不是第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也不是最后一个。银行卡问题只是新生活带来的新问题之一。

  “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被认为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营方式的第二次改革。复兴乡就是以土地整理这一方式,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试验田”。

  土地整理:

  城市出钱农村出地

  一切变化都得从2004年的土地整理说起。

  城市化的浪潮席卷之广,这个距成都城区68公里的农业大县也难置身事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建设占用多少地,就必须在区域内新垦同质等量的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平衡。城市化必然要适当占用土地,为完成成都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蒲江县复兴乡承揽了全市首批也是最大规模的土地整理任务。

  项目从2004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今年3月31日基本完工。项目面积23535亩,涉及5个村1560户5096人,整理新增耕地3900亩。新增耕地率达17%,超过国土部门要求的10%的标准。

  土地整理并非简单地增加耕地,而是集土地开发利用、水利、交通、环保、居住等5大子工程为一体的复合型工程。其中包括:土地--坡地改梯田,农田平整,将旧宅基地、废弃地整理为农田等;水利--新修、维修、治理沟渠、水池、河堰及配套人行桥、提灌站等;道路--村、社道和田间作业道建设;民居--建设配套齐全的川西民居风格的农村新居,同时对4个农民聚居点实施“五改”(改房、改厕、改水、改灶、改圈)。

  农村出地,城市则出土地整理指标和资金。鉴于占补平衡项目解决了中心城区建设土地利用指标,因此成都市国土部门作为出资方,为每亩新增耕地支付约2万元,用于土地整理及农民新居配套工程建设。整理工程由招标确定的四川鸿宝土地整理有限公司实施。

  在自愿的前提下,5个村412户居民放弃了宅基地,迁进了政府规划的彭河、柳溪、李营三个小区。这批总面积达278亩的宅基地通过复垦,成为新增耕地。

  源于四川农村的散居传统,成都95%的农村居民都是以自然村落或单户独居。据有关统计,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达140万亩左右,人均占地146平方米。如果通过土地整理,到2020年人均可降至108平方米,全市可腾出42万亩土地,其中60%都可以整理成耕地。

  另一方面,农村现有耕地田块狭小,形状不规整,田埂和田间道路占地较多和中低产田地较多。如果以新增耕地率为10%,按2005年底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28万亩估算,还可整理新增50万亩耕地。

  土地整理被认为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推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有效办法。蒲江复兴乡的土地整理,一方面解决了困扰城市发展的用地指标问题,另一方面又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农村的发展,可谓农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农村的多赢之举。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具体实践,“复兴经验”作为四川省“金土地”工程的范例,已向全省推广。

  土地整理还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埋下了伏笔。最具现实意义的就是,四川中兴万邦公司高达1.2亿美元的新西兰猕猴桃项目最终落子蒲江复兴乡,复兴乡先期的土地整理被认为有“筑巢引凤”之功。

  集中居住土地流转:

  以农民自愿为前提

  尊重农民意愿,是集中居住和土地流转最重要的前提。

  “绝大部分农户同意,就基本通过”,姚泽君说起当时对农民所做的工作,并不觉得有多困难。至于有个别农户不同意,如果其承包地刚好又在联片土地的中间位置,就与他商量对换到这片土地的边缘地带。

  也有始终不愿搬迁的。“你看公路右边,‘川椒第一乡’广告牌对面那一大片整理出来的土地中间,就有一户人没有让出宅基地,因为他家是养猪及加工户,占地较大,他不愿意搬进农民新居。”

  “正是这户人家启发了我们,因此才有后来的‘养殖小区’”。养猪是当地农民的传统副业,一头猪一年一两百元的纯利,对农民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为解决农民集中居住后的养猪问题,农民新区专门修建了2100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场。不仅顾及当地传统的养殖观念,又解决了农民的用肥问题,还可用作沼气建设。

  彭河、柳溪、李营三个集中居住小区,由政府投入1200万元集中打造水、电、路、沼气池、通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为解决能源问题,修建了1000余立方米的沼气池,对小区居民进行集中供气;为减少小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污染,安装了排污管道,对整个小区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为解决小区居民养猪的问题,修建了2100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场;为解决饮用卫生水的问题,修建了无塔高压集中供水……

  李际梅是通过集中居住“赚”了一笔的村民之一。

  她家的原住宅有四五百平方米,按火砖房100元/平方米赔偿,再加上3000元/人的搬迁补助,全家4口拿到6万多元钱;搬进陈坝小区,她选择了93平方米的最小户型,按280元/平方米的成本价,买下来花了2万多元,加上1万多元的装修费用,这次“搬家”她赚了3万元。陈坝村里的多数人基本能够用宅基地房补偿款折抵购房款,但原住房偏小的还是得自掏腰包补差价。

  集中居住,对于本身较富有、又有建新房意愿的农民当然是锦上添花,对住房条件差而且经济困难的村民,更是雪中送炭。像胡光芬一家,原来住的是土泥房,仅100平方米,按泥砖房90元/平方米赔偿,加上人头补助,她家只得2万元,而购买最小的93平方米户型,也需要2.6万元。有关部门鉴于她家的困难,补足了其余的差价6000元。胡家几乎没有花什么钱,就由原来灌风漏雨的土坯房搬进了环境优美的新小区。

  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实行的农民家庭承包制,被视为农业生产力的第一次大解放。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总产量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农民家庭经营规模过小、产业效率低是重要原因。农民增收也几近停滞,人均2亩地的农村“只够温饱而不能致富”,农民是“有活做,有饭吃,无钱用”。由于农业效益长期低下,造成农村土地要么抛荒严重,要么粗放经营广种薄收。

  “土地集中”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两田制”中初现雏形。当时将农民承包地分成口粮田和责任田,后者较好地避免了土地均分造成的零碎化,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但由于某些地方在实施中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并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不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否定并被明令禁止。

  复兴乡的土地流转则不同,其前提是对土地经营权的合法转让。“我们是在保留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由农民自愿将土地托管到乡上的土地流转中心,并按照农民同意的市场价格,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出去。”姚泽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在前苏联学习并经营农业,见识过土地成片、机械化种植的优越性。所以他对复兴乡的发展路径很坚定,“农业要提高效率,农民要增收,必然要走土地规模经营这条路”。

  规模经营:

  新西兰金果的示范效应

  复兴乡土地有偿流转、向规模经营集中之所以得到农民的响应,还在于 “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确保耕地复耕能力”原则的确立。

  复兴乡参加流转出租的土地共19765亩,由占地达万亩的四川万邦公司为首的12家外来农业企业经营茶叶、花卉、蔬菜,但绝大多数地都种猕猴桃。种植高附加值的猕猴桃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蒲江县的目标是“3年内使全县优质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45岁的唐天文指着家门前一大片四季豆田说,其中就有他家的4亩多承包地,但现在的经营权已属于锦里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复兴乡流转的土地根据其质量差异、离水源远近、交通便利程度和日照时间长短,其租金也有不同。唐天文的地就是按“前5年450元/亩?年、5年后增至550元/亩?年”的标准出租的。

  唐天文和妻子仍然还为家门前这片四季豆田操劳,但身份已成产业工人,按时领取20元/天的酬劳。唐家还剩下五六亩山地,主要种植脐橙,一年收成大概五六千元。但唐天文的主要精力用在到县里工地给人开车上。

  至于将土地“命根子”转借后的风险,唐天文并不担心。“以前种粮食效益低得很,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也就两三百元。现在的租金高于原来的土地收成,既可以拿到现钱,自己又没啥风险,还能够腾出手来做其他事……即使地租出了问题,土地还在,拿回来继续种就是。”

  唐天文和旁边的村民应木华一致认为土地整理是复兴乡乡民得到的最实际好处。比如这片四季豆田,以前是下湿田,只能种稻谷,现在能种四季豆,效益当然好了。应木华几年前就以收旧货为生,家里的承包地又是“抽水田”,全靠抽水灌溉,便以100元/亩的低价转租给邻居耕种。听说土地整理的下一步就要到他家那一片,应木华连连说“巴不得”。

  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出效益。这方面,四川中兴万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立志在复兴乡树立一个活的标本。据副总经理张毅飞介绍,复兴乡的万亩猕猴桃示范园,将种植新西兰特有的品种“金果”,丰产期产量可达3500斤/亩,而目前国内市场的价格是4.8元/个,约合25元/斤--金果的亩产值将高达8万元。但这一切建立在土地联片经营、统一管理、国际标准的种植技术等基础上。比如土壤处理,就包括前期的严格消毒、机械挖沟,每亩地填充4吨有机质,包括秸秆、稻草和人畜粪便等。

  由于猕猴桃3年才能结果,去年才种下育苗的万邦公司同时建立了大型加工基地,收购全川的猕猴桃加工出口,不仅带动大量散户种植猕猴桃,并吸纳了数百名复兴乡农民当工人。加上猕猴桃果园里需要的工人,光是万邦公司就为上千名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再加上其他农业公司的用人,参加土地流转的复兴乡农户只要愿意,平均每户都有一名劳动力进入当地园区工作。

  结语:土地规模经营被称为农村经营方式的第二次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一家一户是做不到的。特别是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有的要超过村的界线,甚至超过区的界线。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3年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三个集中”的基本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城市发展及土地利用规划,有序有节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无疑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并遵守现有体制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土地革新,也是对破解“三农”问题的积极尝试。

  从蒲江复兴乡、大兴镇,到邛崃卧龙镇、羊安镇,土地整理成为成都远郊农村融入城市化的特有方式,也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又一现实路径。它一方面为中心城区发展提供了土地储备,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发展;一方面为土地规模经营、从粗放转向集约经营提供了物质保障,是远郊农村地区大幅度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及居住环境,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执笔人:成都商报社 徐琼)

  敬告:本报《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之三: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路线:三个集中》4篇文章到今日全部刊载完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