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族墓讲述晋人南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0:06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李熙慧见习记者 谢杨 文/图

  

贵族墓讲述晋人南迁

  清理出的瓷器

  本报讯 发掘、绘图、拓片、拍照同步进行,出土瓷片开始清洗整理。经过前后3个多月的发掘,泉州丰州“全省最大规模六朝墓群”昨天进入扫尾阶段,福厦高速铁路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朝时期,中原贵族如何在晋江两岸生活、居住,并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开发这片土地,在这次的发掘中就看出些许端倪。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辉说,已发掘的20多座墓葬年代较为接近,非常集中,很有可能是家族墓地。出土的很多器物形状在福州、浦城等地还未发现过,可以说部分填补省内空白。

  

贵族墓讲述晋人南迁

  千年前用来描眉的黛砚

  挖掘

  千年前

  女墓主爱描眉

  昨天上午,一块不起眼的黑色石头吸引了考古队员的注意力。

  这块石头全黑色,长宽均约10厘米,厚不到1厘米。一面较为光滑,上面有明显磨损的痕迹,石头从中间断开。这样没有明显标志的石头就放在墓室前面,和其他陪葬品在一起,其中一件是铁质剪刀。

  它到底是做什么用呢?为什么和陪葬品放在一起,是否也是陪葬之一?

  郑辉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他说,这块石头被称为“黛砚”,是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物品,眉毛美的观念成熟于六朝,“黛眉”是魏晋南北朝女性美容化妆的主要手段,一般用来将已研成粉末的墨粒描眉。墓主人估计是一位女性,死后家人把她生前珍爱的物品放在她身边。

  

贵族墓讲述晋人南迁

  千年前用的灯

  历史

  中原望族

  带来先进文化

  泉州府志中记载:“城南曰晋江,晋南渡时,衣冠士族避地于此,沿江而居,故曰晋江”,这几句话讲述了在两晋时期,一些来自中原的士族,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晋江沿岸,在此居住开发。

  而从如今六朝古墓的发掘过程中,数量集中的墓葬、出土的南朝青瓷……都从实物上印证了那段历史。

  泉州民俗专家黄炳元曾参加上世纪50年代丰州古墓群发掘,他说,丰州在西晋时,是晋安郡所在地,不过仍属于边境,东晋后开始发达。到了南朝梁时,把晋安分为晋安和南安两郡,丰州作为当时南安郡城,它的价值等于现在福建的南半部。一直到隋,南安丰州都是福建南部政治经济中心,但过去只在文献上记载,缺少实物资料,这些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闽南历史提供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迁的晋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加快了南安的历史发展进程。”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辉说,丰州与浦城、将乐等均属于全省较早开发的古地之一,从三国时陆续有人迁入。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乱不安的时期,受战乱害苦的北方人民,便成批地向远离中原的福建等地迁移,形成历史上所谓的“衣冠南渡”。

  从全省来看,汉代遗址比较少,泉州的汉代遗存几乎没有,说明在那时还没有大量人口居住,大片土地没有开发,到两晋多了起来。本次出土瓷器烧造工艺比较高明,造型和釉结合较好,与当时发达的生产力分不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