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谦让牌的尴尬是谦让缺失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4:59 观察与思考

  作为境界,“谦让”只能求诸于己,岂能由行人举在手上,求诸于车呢?人逼车让,车逼人让,纵然“让”了,那也 是逼出来的,与“谦”无关。

  -浙江温岭 慕毅飞

  都说杭州是一个充满柔性的城市,所谓“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就是
鲁迅当年劝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 理由,怕就怕杭州的谦和之风,会磨掉郁达夫的锐气。近日,杭州马路上发生的“谦让牌”的尴尬,却让人对杭州人刮目相看 。

  杭州市拱墅交警大队三中队为方便行人安全过马路,制作了一种“谦让牌”,放在斑马线两端名叫“平安之家”的箱 子里,行人过马路时,可从马路一端的“平安之家”中取出,手持着以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推出“谦让牌”10多天了,初衷 美好的“谦让牌”,却遭遇了乏人问津、视而不见、顺手牵羊等尴尬。(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按说,有了斑马线,是不必再有“谦让牌”的。斑马线要解决的就是人与车的谦让。人从斑马线上走,车到斑马线前 让,交通和谐自然不在话下。如果斑马线解决不了人与车的谦让,“谦让牌”估计不会比斑马线更有效。因为斑马线属于法律 的制约,“谦让牌”则只是道德的约束。法律制约不了的,道德势必难以约束。要免除这种尴尬,必须深究谦让缺失的根源。

  谦让从来是双方的事,车不让人,人不让车,往往恶性循环。如果行人都走斑马线,司机到了斑马线,就会自觉减速 。因为过了斑马线,车就能加速。有规律可循,也就有规则可守。斑马线外人让车,斑马线前就会车让人。如果行人放着斑马 线不走,图一时径行之便,什么地方都敢横穿,那么,行人既然把什么地方都当斑马线了,司机也就没有必要再拿斑马线当斑 马线。当然,要是车过斑马线都不减速,行人走不走斑马线,反正都不安全,那就想横穿时就横穿,斑马线不斑马线,也无所 谓了。所有相互制衡的关系,都有这样的特点,绝非一方努力所能生效。但人不让车,影响的只是车的行驶;车不让人,夺走 的却会是人的生命。人车谦让,理应先从车做起。这又是强势理应谦让于弱势的道理。同样要把话说回来,管好了车辆,还必 须严管行人。交警不能拿横穿马路的行人没办法,既要晓之以理,更要罚之以法。对行人违章的处罚失之过宽,其实是对行人 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这又涉及到一个道理:谦让,只能是一种植根于法治的德治。

  谦让,说到底是一种觉悟,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体认。“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谦让的最高境界。人到车前,车到 人前,需要的都是这样的境界。但当行人举着“谦让牌”走上斑马线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就显出了几份滑稽。 作为境界,“谦让”只能求诸于己,岂能由行人举在手上,求诸于车呢?人逼车让,车逼人让,纵然“让”了,那也是逼出来 的,与“谦”无关。人挤路窄,是紧缺的资源逼走了“谦让”;法不责众,是疲软的法规逼走了“谦让”;逞强好胜,是“寸 土不让”逼走了“谦让”。尤其是崇尚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谦让”在许多人的眼里,早成了“窝 囊”的代名词。孩子在幼儿园吃了亏,父母的教导都可能是:“为什么不狠狠地打过去?”于是,斑马线上,就难免出现“谦 让”的缺失。

  杭州街头“谦让牌”的尴尬,其实就是“谦让”缺失的尴尬。

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谦让”的社会。这“谦让”, 既要转化为法治的基础,也要体现为管理的智慧,更要渗透为处世的文化。以鲁迅的“立人”情怀,他也会期待杭州再多一些 “谦让”的。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