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寻道图强 沙俄武力主宰欧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7:1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俄罗斯联邦,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角色。

  一方面,为了追赶欧洲强国的现代化步伐,一代君主曾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
另一方面,它凭借君主统制和军事力量,扩张成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从18世纪初开始,由沙皇主导的改革,使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灾难后变强大,强盛巅峰又遇挫折。

  彼得一世:改革

  一代沙皇匿名留学

  俄罗斯人愤而暴乱

  荷兰赞丹,今天是一处普通欧洲小镇,三百多年前却是欧洲最大造船中心之一。

  1697年8月,赞丹来了一群学习造船的俄国留学生。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彼得的人,自称是个下士。这个身高两米多的下士,就是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彼得一世和工匠们住在一起,手艺出色,被推荐为“优秀工匠”。彼得一世还去了瑞典、普鲁士、英国等国家。

  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获得了相应的证书。他和牛顿有过交往,与他讨论了科学方面的问题。

  彼得一世的行动在俄罗斯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俄罗斯人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1472年莫斯科大公迎娶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此后俄国统治者们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而俄语中“沙皇”就是“恺撒”。

  沙皇们迅速走上领土扩张的道路。到彼得一世登基时,俄国已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但是,俄国在各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即使在莫斯科,一百个人中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罗斯和西欧的差距,激发了彼得一世留学的愿望。但他没想到,自己的臣民在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他的举动。他将俄罗斯人在几个世纪中养成的民族优越感打得粉碎。

  1698年7月,正在威尼斯参观兵工厂的彼得一世接到国内密报,四个射击军军团造反了。彼得一世日夜兼程赶回莫斯科,以最残酷的方式镇压了叛乱,1000多名谋反的射击军官兵,被车裂、枭首和绞刑处死。

  彼得一世励精图治

  击败瑞典称雄欧洲

  暴乱平定之后,彼得一世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他废除了俄罗斯的传统历法,以欧洲通用的公元纪年取而代之;按西欧的语言习惯改革俄罗斯文字;命令所有的俄罗斯人剪掉长长的胡子;强制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每个体面人必须做一套“西装”。

  1700年9月,彼得一世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想从瑞典人手中夺取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但是,十万俄军却被八千瑞典士兵轻而易举地击溃。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1709年,在被瑞典军队打败了九年之后,俄罗斯军队再次与瑞典军队交锋。这一次他们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了指挥作战的所有瑞典将军。

  1713年,彼得一世放弃了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从瑞典手中夺来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认为自己的严酷无情正是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且他觉得自己有理由对俄罗斯人形成精神感召。从19岁开始,彼得一世以下士身份在军中服役,靠战功获得海军中将的军衔,在有生之年他的个人用度从来没有超出一个海军中将的薪俸。他到钢铁厂像普通工人那样劳动一天,挣来8块钱买了双新鞋。

  一次接见留学生时,彼得伸出右手说:“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茧,这些都是为了给你们示范”。

  彼得一世没有意识到,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俄罗斯已没了自由人,不仅农奴,连贵族也必须从19岁开始一直到死为政府服役。他强加给俄国人的压力,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无法承受。1716年11月,太子阿列克谢叛逃。彼得一世借助武力强迫太子回国,亲自参与了对太子的刑讯。太子死因不明。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此后,俄国37年间换了6位沙皇。这些沙皇中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和能力肩负起彼得一世开创的事业。首都重新迁回莫斯科,彼得一世签署的法令大多数被废除了。俄国回到了改革前的状态。

  叶卡捷琳娜二世:扩张

  试图倡导平等自由

  引进欧洲法制失败

  1762年,一位33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几乎是在一登基,女皇就宣称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继承者。

  叶卡捷琳娜是德国人,是一个接受西方启蒙思想教育的人物。她给伏尔泰的信中说:“从17岁起,您的著作就是我最好的师友。”

  叶卡捷琳娜二世15岁远嫁俄国,当她在宫廷舞会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时,就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预感我们之间不会有任何幸福可言,只有政治雄心激励着我。我一刻也不怀疑我将变成俄国女皇。”

  她首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依了东正教。为了学好俄语,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为此曾患上严重肺炎。她的丈夫彼得三世从小在德意志长大,甚至不会说俄语,处处蔑视俄罗斯人,而叶卡捷琳娜以母仪天下的形象,所作所为很快得到俄国老百姓的承认。

  为了筹措教育经费,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皇室基金,这笔沙皇的个人经费大约占当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

  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的第五个年头,她开始推行自己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将欧洲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这部长达600页的《指导书》,通篇浮现着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

  1767年7月30日,来自全俄罗斯的564名立法委员会代表在克里姆林宫集会,新《法典》的起草工作由此开始。此后一年多,这个委员会召开了200多次会议,但是新《法典》仍然没有制定出来。因为统治者并不愿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以法律地位,农奴可以像物品一样被买卖。农民往往会选择逃走,莫斯科曾两度变为空城。

  1768年12月,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况下,立法委员会宣布无限期休会。叶卡捷琳娜二世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失败了。

  靠君主本人来推动的改革不可能用来推翻自己。所以,当女皇听到法国革命后,公开指责启蒙思想是“法兰西的瘟疫”。

  为了建立帝国,女皇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农奴。和彼得大帝不同的是,女皇给了贵族们更多的自由,因为女皇需要他们的支持。

  对内专制对外扩张

  俄罗斯成超级帝国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34年时间里,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兰,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二世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席卷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军队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遭遇败绩,俄国为整个欧洲挽回了败势。181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孙子、被祖母寄予厚望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然而,由于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和德国已进行工业化的急行军。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并没意识到危机。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

  托尔斯泰:迷茫

  农奴制最终被废除

  沙皇治下持续动荡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他们的强大火力给一名28岁的俄国炮兵连长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连长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作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在社会巨大压力下,1860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从战场返回后的第二年,托尔斯泰就急不可耐地前往欧洲,希望找到俄罗斯未来的出路。但托尔斯泰此行看到的不仅是欧洲强国的发达,还有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

  在19世纪后期的俄罗斯先进分子提出的各种思想选择和实践运动中,俄国走进了20世纪。1905年,俄国与日本的战争失败,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终于迫使沙皇成立国家杜马。托尔斯泰并没有在这种变化中看到希望,他向往的公平与和谐没有到来。两年之后,沙皇解散了国家杜马。。

  1910年10月29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在一个乡村火车站,他病倒了。八天后,82岁的托尔斯泰带着对俄罗斯未来的深深忧虑去世。

  托尔斯泰去世四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陷入战争泥潭,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明日预告

  1917年11月7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敬请关注明日《大国崛起》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自本报24日起独家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CTV-2)11月27日起,于每晚23:02分开始连续重播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如有变动以电视台最新预告为准)。欲知详情,敬请登陆成都全搜索(www.cdqss.com),点击“大国崛起”专页浏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