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丰碑巍巍历久弥珍——写在“太行山道路”命名20周年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9:29 河北日报

  巍巍八百里太行,矗立着座座历史丰碑。而河北农大则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太行山区树起一座振兴农业、改变山区面貌的新的历史丰碑。

  自1979年,河北农大师生就进驻我省贫穷落后的太行山区,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实施山区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送科技进山,振兴山区经济,办好农业院校的路子。

  这,便是闻名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太行山道路”被原国家科委命名20年来,先后受到温家宝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宣部等的支持和关注,并先后于1986年和1996年两次,在全国掀起了宣传学习“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的高潮。

  致富八百里,成果遍太行。在“太行山道路”的不断拓展延伸中,河北农大自身也找到了一条面向经济建设的办学之路

  今年4月,河北农大新农村建设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汇聚了全校10个专业的20多名专家,旨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成立这个研究院,是河北农大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办学的又一次探索与实践,也是“太行山道路”向更深层次的拓展。

  “‘太行山道路’的实践证明,农业院校只有始终面向农民的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有用武之地。”河北农大党委书记程庆会和他的几位前任一样,深深懂得,在一个农业大国,山区脱贫、农业振兴,乃是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基础的工作,农业院校对此负有重任。

  正因如此,1979年,在当时的河北省科委作出利用科学技术,全面开发、综合治理太行山的决定时,河北农大领导同志找到省科委主动请缨:“农业的难题,农民的难事,农大干!这块骨头再硬,我们也要啃!”

  当年仲春,跟随着副校长、小麦专家王健教授那满头飘逸的白发,河北农大15个学科的70多位教学、科研人员,来到太行山区的易县阳谷庄乡,建立综合治理太行山的试验区,点燃了科技兴农之火,迈出了日后被誉为“太行山道路”的第一步。短短6年间,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以710万元的投入,获得了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受到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的表彰。这更加坚定了河北农大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决心和信心。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面向市场经济、农民需求办学这一理念,在河北农大师生心中历久弥坚。27年来,学校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进山的师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太行山精神”却一脉相承,“太行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区域上,27年前,“太行山道路”主要指太行山区,如今,延伸到山前平原区、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坝上地区、城镇郊区和沿海滩涂等六大生态类型区,科技辐射面占到我省国土面积的80%;

  在技术上,27年前,主要是侧重单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今,则发挥高校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围绕山区开发技术的工程化,进行系统研究,向高科技含量、综合性开发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太行山道路"的传承者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影响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量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2003年,河北农大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现已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2005年,河北农大向省政府提出了"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的建议,并于今年初在全省普遍实施,河北农大承担了其中25个县的技术依托工作……

  致富八百里,成果遍太行。到"八五",河北农大给太行山区人民带来了4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山区培植起大枣、柿子等五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河北农大也在"太行山道路"上得到砥砺、发展:博士点从无到有,达到38个;硕士点由1998年的14个增加到63个,本科专业由26个增加到66个。"九五"以来,全校共获省部级科技奖300多项,并四次荣获"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

  青山蕴课题,大地谱华章。河北农大师生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让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变成丰硕果实

  今年9月3日,河北农大承担的"河北太行山石灰岩区综合开发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了鉴定委员会的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探索出了适合石灰岩地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基本模式,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听到这个结果,该项目负责人、河北农大水土保持专家于宗周教授笑了。石灰岩地质土层薄,果树栽植成活率极低,一直是山区群众致富的瓶颈。为攻克这个难题,于宗周在山区农村进行了五年的蹲点试验,终于总结出一套林果生态经济工程建设技术,并在试验区内推广应用了4.7万亩,项目区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因此增加了近2000元。

  "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河北农大科研选题始终围绕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需要,对重点高新技术和河北省畜牧、林果、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不断拓展了"太行山道路"的时代内涵。

  27年来,河北农大先后在全省建立了170多个校、院两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这不但成为引领农村全面发展的先导型示范样板,也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

  河北农大研究员谷子林,自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有七八个月在太行山区搞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太行山区24个县。农民在养殖上一遇到问题就去请教他,他也在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20多年来,他先后取得28项科研成果,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所主编的《养兔手册》、《农家养兔160问》、《家兔饲料配方130例》等科普读物,通俗易懂,经济实用,深受老百姓欢迎。

  更有意义的是,太行山综合开发给河北农大组织多学科、多专业协同攻关提供了机会。"旱、薄、蚀"是太行山丘陵开发面临的主要难题,仅靠一个专业搞研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河北农大组织20多个学科、专业、1000多名师生协同攻关,研究提出了以"聚、蓄、保、适"为特点的农业工程技术体系,既能开发资源、形成产业,又能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取得科研成果88项,形成了大枣、玉米制种、干薯等一批山区支柱产业。

  据了解,仅"十五"期间,河北农大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39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数分别较"九五"时期增加了40.1%和83.6%。在教育部2000-2004年"'国家科技成果库'高校成果数量统计排行"中,该校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排第一位。

  而这些新成果、新技术,又为学校拓宽"太行山道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河北农大桑润滋教授主持的一项动物繁殖研究,使一只本地山羊改良为纯良种波尔山羊的时间由8到10年缩短到5个月。该项目在试验地临西推广,改良本地羊3万多只,使该县农民人均累计增收上百元。当地群众高兴地说:"家养一只羊,柴米油盐不用慌,家养十只羊,娶新媳妇盖新房。"

  "太行山道路"培育出"太行山精神",而"太行山精神"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生走向无限宽广的"太行山道路"

  今年,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天户峪村苹果园浇地告别了大水漫灌。改用局部滴灌后,比以前节水三分之二,这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太行山区来说,意义重大。

  这,主要得益于河北农大青年教师杜国强在此地搞的节水灌溉研究。河北农大副校长王益民介绍说,农大搞山区开发的已经换了几茬,现在主要靠中青年教师。他们之所以能进得了山、扎得下根,就在于他们从老一代专家、教授那里继承并光大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

  以"太行山精神"育人,这是河北农大27年来一直坚守的准则。每年,学校都组织20多个学科的1000余名师生到山区开展科研攻关,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学校还明文规定,凡是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先到学校"三结合"基地实习一年。同时还有一条未成文的规定,重大科研课题的第二主持人,必须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7年来,正是在"太行山精神"熏陶和指引下,河北农大一代又一代师生无怨无悔、不计报酬地投身太行山,为山区人民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

  第一批进山的河北农大教授周吉柱等人开发出一套融产前品种优化、产中优质丰产栽培、产后分级包装与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在太行山重点产枣区阜平等县大规模推广,使平均株产提高百分之四十,无虫果率达百分之九十,产区累计新增纯收益2.9亿元。

  徐海光、周厚均、臧士国老师在唐县军城乡开发、推广了"稻草复种"等技术,使这个每年吃返销粮的贫困乡粮食总产由166.5万公斤提高到525.1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79公斤,他们却没有向当地要过一公斤大米。

  皇甫中泗老师至今仍在顺平县搞优质苹果丰产技术。20多年来,他经常坐公共汽车在学校和顺平之间奔波忙碌,讲课、办培训班,到果园现场指导,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奉献给当地群众,使这个县红富士苹果种植从无到有,发展到六七千亩,许多农民因此致富。但他从没向果农要过分文的报酬……

  莫谓青山空滴翠,道是无情却有情。太行山区的农民群众在品尝丰收喜悦的同时,从没有忘记致富路上的播火人。2002年河北农大百年校庆前夕,农民群众自发地给学校送来了100多块碑、匾,以此表达对播火者的深厚爱戴,对河北农大的高度赞许!

  本报记者张丽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