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中国艾滋病防治瓶颈早已被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9:37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朱玉、郑玮娜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25年前,艾滋病在人们眼里还是一种神秘而可以摧毁人类免疫系统的疾病。那时的世界没有人可以想象,这种在5个美国同性恋者身上出现的疾病能在全球流行,并深刻地影响了这个世界。

  艾滋病的传播是如此迅速和广泛,迄今为此,它比已知的任何病种都更为有力地摧残着人类的健康,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至今没有任何病种可以超越。

  这场灾难已经造成了2500万人死亡、超过4000万人感染、大约1500万名儿童成为孤儿,这种横生的疾病,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巨大痛苦。

  作为一种疾病,艾滋病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长波的疾病。它第一波的打击对象,是个人的健康;然后,艾滋病破坏家庭,使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在疾病的重击下,不但担起亲人疾病的重担,而后因社会歧视,家庭可能被抛弃于原来生活的群体之外;第三波,艾滋病的精准打击对象是社区,我国一些艾滋病高发地区的村落可以佐证;艾滋病最后的瞄准对象是国家,国家的经济发展、医疗保障体系等将在这种小小的

病毒面前被无情地撼动。

  2000年,联合国安理会把艾滋病称为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威胁。此后,艾滋病一直是唯一一个在安理会上被提出讨论的健康或社会问题。

  在我国,艾滋病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闯入国内以来,以其迅速蔓延的态势,逐渐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在艾滋病防治上的三大优势,使遏制艾滋病成为可能:一是最高层领导在艾滋病防治上作出的切实和坚定的承诺,因为在这个危及全人类的疾病上,没有任何措施可以替代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二是有明确的政策和有效行动指南,远有《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近有今年刚刚出台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中国政府“防艾”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表明政府将把艾滋病防治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来抓;正在积极落实政策和行动计划,各地艾滋病防治措施正在逐渐落实,例如对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针对吸毒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等。

  2004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召开后,敏感的国内外媒体察觉到,这次会议的重要之处在于,随着推广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明确提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实现了重大政策突破,这一变化包括从政府层面对吸毒和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给予关注,而以往,这一点正是艾滋病防治的瓶颈。

  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措施,但以往一直也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多年来依靠

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默契进行,在实践中产生了众多健康行为干预和执法上的困惑。但关键问题是,在我国社会一些丑恶现象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情况下,承认现实,为防止一种疾病的蔓延而全社会共同携手,显然是更为务实的态度。

  前不久,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针对娱乐场所工作者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对此类人群的宣传教育有悖于法律和道德。殊不知,我国目前正处于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时期。据卫生部评估,我国现有的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的占总数的49.8%,因吸毒而导致的血液传播也占相当比例。哨点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暗娼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7%,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吸毒的比例为50.8%。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对于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意义重大。只有高危人群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会主动参与防艾活动,进而起到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效果。

  以往需要形成合力时,各界往往会用一个词说明:齐抓共管。在防治艾滋病问题上,这个概念也是适用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